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夾

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頻道 > 每日新聞 > 正文

新聞查詢


高檔紙品利潤高企 中外資金紙上尋夢
2003-04-22 景華紙業網
  中國經營報消息,白領劉小姐對高檔雜志情有獨鐘,她告訴記者:好的雜志,內容、插圖、紙張都應該是高品質的———事實也如此,不經意間,紙張品質已經成為高檔文化用品的重要考察指標。

  劉小姐不知道,包括她在內的消費者對高檔文化用品不斷增長的需求已經帶動了一個巨大的產業。據了解,全球紙品需求近年來以年均3%的速度遞增,其中中國的增長速度最快,每年大約7%左右。今年開春以來,幾家國內外造紙企業高層不斷奔波在各自新建、擴建的項目工地上,一場高檔紙品的市場爭奪戰已經打響。

  高檔紙品投資利潤高企 國際巨頭捷足先登

  對造紙業未來巨大的發展空間,在這個行業里摸爬滾打了20年的中國造紙協會秘書長趙偉心里有一本賬。他告訴記者:目前中國已進入世界紙張生產、消費和進口大國行列,2002年紙及紙板生產和消費量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紙品原料及產品進口用匯70多億美元,與石油、鋼材共為進口用外匯最大的三大類產品;到2015年我國紙及紙板消費總量將達到8000萬噸以上,造紙業共計需要投資約4900億元,平均每年約需投資300多億元。

  在加工制造業產能普遍過剩的現階段,紙業成為幾個需求不斷增長的行業之一,激發了各方的投資熱情,使中國市場成為中外紙業企業角逐的舞臺。

  長期以來,國內造紙企業多為產能僅幾萬噸的中小型企業,規模小,工藝落后,產品以中低檔為主,多年來無序競爭,利潤已薄到極點;而在高檔紙品領域,有專家估計,投資回報高達30%~40%。隨著市場對于高檔紙品需求的快速增長,其對原材料、資金、技術的特殊要求也凸顯出來,成為國內企業產品更新、占領新生市場的“攔路虎”。于是,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世界紙業幾大巨頭產品開始充斥中國市場,特別在高檔紙品領域,進口產品占有絕對份額。山東晨鳴造紙集團規劃發展處經理李若棟感觸:“很早以前我們就面對進口產品的巨大壓力,在這塊市場上,我們早就與國際接軌了!

  由于造紙行業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意義,我國曾對外商投資造紙業有一定限制;2001年4月1日,國家推出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除鈔票紙、郵票紙等極少數品種外,化學木漿、原料林基地建設及部分高檔紙及紙板生產等都被列入鼓勵外商投資目錄,一時間,誘發了外商大規模投資造紙業的熱潮。

  據了解,截至目前,在國內設廠的跨國紙業公司有10余家,且各家不約而同將投資項目集中在全木漿雙膠紙、低定量涂布紙、銅版紙等高檔紙品領域。其中芬蘭的芬歐匯川(UPM)、芬蘭、瑞典合資的斯道拉恩索(STORAENSO)、印尼的金光集團(APP)等都名列國際紙業前茅!捌鸪跷覀兠鎸Φ氖菄H造紙巨頭的產品沖擊,如今他們變為在國內直接投資設廠,仗打到了家門口!崩钊魲澱f。來自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也表明,外資企業在國內高檔紙品領域占有絕對領先地位:目前國內高檔文化用紙總量中,50%源于進口,其余50%中,獨資和合資企業產品占了四分之三,內資企業只占有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前期投資大,原料占據成品成本五成 企業進入宜作通盤思量

  盡管造紙業“錢景”誘人,但造紙協會秘書長趙偉認為:“作為技術、資金、人力密集型產業,造紙業對國內投資者,仍然是‘棄之可惜,投之心有余而力不足’!

  原因很簡單,造紙業具有高投入高產出、投資大風險大的特點。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的郭永新曾對造紙業進行過深入研究,他向記者介紹了高檔紙品的投資要求:以1萬噸高檔紙漿和紙張產能為例,從木材到紙漿大約需要1.5億元至2億元人民幣投入,從紙漿到成品紙又至少需要1億元投入,也就是說,每萬噸成品紙產能大約需要2.5億元至3億元資金投入。另外,造紙業又有著很高的規模生產要求,國際上通常的規模產能起點是紙漿廠至少30萬噸,造紙廠至少為15萬噸,這就意味著一個基本規模的造紙企業資金投入至少在15億元~60億元人民幣之間(紙漿廠和紙廠可分開建)。而20世紀90年代以后,國際上新建紙漿企業規模一般都在50萬噸以上,造紙企業產能多在35萬噸以上。相形之下,國內企業產能基礎和資金實力都顯得極其弱小。趙偉也指出:“近年來我國造紙業平均年投入只有一百多億元,與實際需求相去很遠,其中融資渠道和方式成為最亟待解決的問題。”

  除去前期投入,原料對造紙企業的持續發展關系重大。郭永新告訴記者:原料在紙品成本中比例幾乎占到二分之一以上。北歐造紙企業的原料采伐半徑通常在30公里左右,而國內企業有時可達1000公里,成本之高可以想象。業內人士分析:金光集團在中國市場運作比較成功,與其原料來自印尼集團內部漿廠、運輸距離比較理想有很大關系,而斯道拉恩索的蘇州紫興廠至今仍然虧損,與進口原料價格過高不無關系。

  所以,能否就地取材對造紙業穩定原料來源、降低整體成本、保證現金流動舉足輕重,于是幾乎所有的造紙企業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我國屈指可數的幾片有條件種植造紙林的地區:金光集團在海南和兩廣地區的速生豐產林已經綠意濃濃;斯道拉恩索造林的意向書已經簽訂,芬歐匯川的孫卡也向記者透露:他們也在考慮在中國投資林業。

  為了扶植國內造紙工業發展,國家計委等部委多次組織專家、幾易其稿制訂了《中國林紙一體化規劃》。意味深長的是,對造紙企業未來發展性命攸關的該項目優惠政策只面向內資企業。據曾全程參與《規劃》制定的郭永新初步估算,使用“林紙一體化項目”木材,將使造紙企業原材料成本降低三分之一以上。這無形中給國內企業“沉重的翅膀”憑添了不少力量。

  面對政策傾斜,外資企業仍保持自信,孫卡分析說:“目前世界造紙白楊中生長周期最短的豐產樹種也需要5年生長周期,能否等到5年后收獲的那一天,是中國中小造紙企業需要面對的問題!苯鸸饧瘓F中國區總經理姚旭升也直言不諱:“優惠政策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因素,關鍵在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10年之內行業老大仍然是我們。”

  設備投建遲滯效應,技術、產品市場更新均影響投資前景

  除了“林紙一體化”的政策傾斜,另利好政策是:造紙行業是我國機電、紡織等“6個半”享受國債貼息支持的產業之一。截至目前,造紙業國債技改項目已經實施了21項,總投資140億元,其中貸款82億元。山東晨鳴的李若棟表示相信:“國家對龍頭企業的支持,肯定會帶動行業的發展!

  但風險依然存在。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大部分外資企業已經在我國站穩腳跟,而且確定了行業優勢,國內大型企業集團也在與外資的競賽中逐漸成熟,此時投資該行業,進入門檻較高,白手起家式的投資建廠意味著巨大的資金、人力、時間投入,未來市場開拓難度也較大。郭永新提醒:造紙企業設備從設計安裝到試車所需時間較長,一般安裝就要1年,影響到新建企業產品進入市場的速度;另外,由于認知度的差異,國內紙品新品種一般要晚于國際市場2~3年,因此,企業要根據自身投建進程和未來市場狀況謹慎選擇紙品品種和技術。如果科研能跟上,產品能與國際同步,對于投資回報將非常有益。他建議,目前國際上發展最快的輕量涂布紙、超級壓光紙,都具有良好的投資價值。

  而芬歐匯川的孫卡則認為:針對國內企業規模小但運作期長的特點,充分利用自己相對外資的渠道和網絡優勢,落腳于行業內兼并重組應是良策。

  事實上,作為國內少數幾個市場尚在高速成長的行業之一,造紙業的資本運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孫卡明確表示:芬歐匯川在常熟的二期工程已經動工,建成后將增加產能45萬噸;斯道拉恩索在蘇州的紫興也獲準建立一條45萬噸的生產線;而國內最大的山東晨鳴造紙集團李若棟則告訴記者,公司正在江西籌建一條25萬噸至30萬噸的造紙廠和15萬至20萬噸的配套紙漿廠,力爭2005年達到40萬噸高檔紙生產規模。

  面對利潤誘人的高檔紙品市場,是否進入、如何進入,投資者還需三思。(記者楊筱)


相關報道:
沈陽永一造紙新設備日生產高檔紙板將達150噸
芬歐匯川將在歐洲市場發展高檔紙業務
 
用戶注冊 | 站點導航 | 關于我們 | 為您服務 | Email我們

Copyright © 2000-2002.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景華紙業資訊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