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嶺南民間百藝》記載,“佛山剪紙始于明代而盛于清代光緒年間。清代時,佛山經營剪紙的店號約有30多家,從事剪紙生產的工人達300多人,產品除供應省內西北江地區外,并銷往中南、西南各省及遠銷東南亞各國。”這是佛山剪紙何等耀眼的光環,時至今日,佛山剪紙的現狀又如何呢?帶著這個問題,近日,記者走訪了我市惟一大規模生產佛山剪紙的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以及研究社里的剪紙老師傅陳永才。
歷經劫難 幾度沉浮
“佛山剪紙真的是幾度沉浮呀!”作為1960年就進入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的老師傅,陳永才幾乎見證了佛山剪紙在解放后發展的風風雨雨。
雖然佛山剪紙在清代時很有名,但是到抗日戰爭時,佛山已經沒有幾個人從事剪紙生產了。上世紀50年代時,佛山只有梁朗生一個人在剪紙,他后來成了1956年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成立之時惟一的剪紙師傅。陳永才是梁朗生的第二批徒弟之一。
這張表現十二生肖的剪紙足有一米見方。
佛山的剪紙嚴格來講應該叫“刻紙”,它所使用的工具不是剪刀,而是這些大小不一的刻刀。
隨著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的成立,佛山剪紙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中期得到了大發展。在陳永才的記憶里,當時有20多個人從事剪紙生產。剪紙產品包括旅游剪紙(專供海內外游客購買的)和春節剪紙(表現喜慶吉祥的剪紙作品)!捌渲写汗澕艏埖挠唵畏浅6,幾乎整天都要加班加點地工作!标愑啦耪f。
但是好景不長,隨著文革的來臨,佛山剪紙風雨飄搖。1968年,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停業,所有的剪紙師傅也被分配到棉紡廠、儀器廠等單位去上班,佛山剪紙陷入全面停頓時期。直到1971年9月份,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恢復之時,才迅速抽調了以前分到其它廠去的十幾名剪紙人員進行集中創作參加中國出口商品秋交會。就是這次秋交會使民間藝術研究社一炮走紅。陳永才說,此后幾年,民間藝術研究社的剪紙作品成了外賓的搶手貨,剪紙作品根本來不及上架,就被買走。
這種狀況同樣沒有持續多久,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新科技的發展,以及現代家具裝飾的轉變。佛山剪紙和全國各地的手工藝品一樣在上個世紀80年代陷入低發展時期。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主管宣傳的梁愛媛說,這個時期的佛山剪紙是“細水長流”的發展時期,每年也會接一些訂貨,也會有人來買,但總體來說,訂貨不多,不過佛山剪紙的生存還可維持。
多方變革 尋求發展
佛山剪紙不能僅僅停留在維持階段,梁愛媛說,為了改變這一狀況,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在剪紙題材等多方面作出了多項變革。
首先是改小型的剪紙作品為大型,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專門為廣州花園大酒店設計了長達22米、寬6米的大型壁畫《紅樓夢》。自此,佛山剪紙成了花園酒店的定點產品。隨后,深圳大酒店和禪城大酒店也成了佛山剪紙的定購單位。
梁愛媛說,為了適應現代建筑的需求,剪紙作品在1997年又推出了新品種,所有的剪紙作品一改往日“一卷就可帶走”的情況,加進了現代包裝。據說,包裝后的產品很受歡迎,民航局和一些大型的企業與旅游公司經常前來定購一些小件產品。
2001年,九運會期間,民間藝術研究社又制作了一套套佛山剪紙畫冊,前去當作禮品派發。此舉又吸引了大批國外訂貨。為了進一步開拓海內外市場,去年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又和香港合作,為香港保良局設計、制作的巨型剪紙《紙藝傳情暖萬心》長48.8米、寬2.44米,深受中外各界人士的歡迎。
在改革的同時,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不忘培育新生力量,和發揮老師傅的余熱。目前,剪紙車間有技術能力的師傅14名,老師傅四五名,搞創作的還有兩名從美術學院畢業的年輕人。記者在車間采訪時,見到了這些年輕的師傅們,她們一個個正在認真的刻紙。一位小姑娘表示,她非常喜歡剪紙,雖然工資少了點,但是總覺得這是一門絕技。
“佛山剪紙目前正在一步步向前發展!辈稍L中,梁愛媛這樣告訴記者。是啊,去年在海峽兩岸四地“團圓”藝術剪紙展暨第四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首屆民間藝術作品評獎活動中,佛山剪紙《舞獅》、《舞龍》、《金橋連四!贩肢@金銀獎。佛山剪紙正如很多人所希望的那樣,正一步步向前發展著。
小資料
佛山剪紙以刻為主,分為純色、襯色、寫色三大類。純色剪紙構圖嚴謹,線條纖巧、流暢、裝飾性強。襯色、寫色剪紙富麗多彩、色彩強烈、金碧輝煌,具有華南地方特色,別具一格。
古代,佛山剪紙的主要用途是節日禮品的裝飾、祭祀裝飾、刺繡雕刻圖樣、產品商標等。目前佛山剪紙包括旅游產品等1000多個花色品種,具備建筑裝飾、藝術欣賞等多種用途。(記者 王麗萍 編輯 吳少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