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發展對生態環境具有潛在的影響,特別是“高新技術污染”應給予高度關注
·當前我國生態工業園區存在技術、經濟、政策三大障礙
·設想將工業園區環境管理分為三個漸進的發展階段
生態產業園區是繼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的第3代產業園區。產業園區中大部分為工業園區。生態工業園區是一個包括自然、工業和社會的地域綜合體,是依據循環經濟理論和工業生態學原理而設計成的一種新型工業組織形態,是生態工業的聚集場所。它通過成員之間的副產物和廢物的交換、能量和廢水的逐級利用、基礎設施的共享來實現園區在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
為推進我國生態工業及生態工業園區的發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從1999年開始啟動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試點工作,并在“十五”期間準備確立一批國家級的生態工業示范園區。這將為我國“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提供實踐經驗。
近期已通過建設規劃論證的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
2002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已正式確認廣西貴港生態工業(制糖)園區和廣東南海生態工業園區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并予以掛牌昭示。同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組織通過了幾個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規劃的論證,包括黃興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包頭國家生態工業(鋁業)示范園區和石河子國家生態工業(造紙)示范園區。
1.1黃興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
湖南省長沙縣黃興工業園區將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產業,高標準、高起點地建立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黃興生態工業園區既是我國第一個多產業的生態工業園區,也是我國中部地區的第一個生態工業園區。已經過專家論證的園區建設規劃表明:
、冱S興生態工業園區將主導產業定位為高新技術產業,包括電子信息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制藥產業、環保產業等4類,突出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地位,重點發展新材料產業和生物制藥產業,適度發展環保產業等特色產業,這樣可以立足長沙地區,彌補湖南省高新技術產業供給和市場需求之間的巨大缺口,并逐步向華中地區輻射與擴展,最終走向國際市場。
、趫@區發展對生態環境具有潛在的影響,特別是“高新技術污染”應該給予高度關注。園區的生態環境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就會損害園區及其周邊的生態環境,降低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減弱區域可持續發展態勢。
③園區的景觀生態規劃,一是合理開發利用環境資源,適當保留丘陵和湖泊,保護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建立起景觀生態安全格局,突出中亞熱帶植被特色,以園區內的自然組分作為生態環境質量的控制組分來建設,維持和恢復生態過程及格局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二是以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為重點,通過綠化設計、水土保持、生態道路建設和生態住宅建設等手段,促進工業園區結構布局、組織功能與自然景觀的協調一致,實現園區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創造獨特的生態工業園區形象。
園區建設規劃將初步發展園區內33家企業和園區外虛擬的10多家企業,構建12條主要的工業生態鏈,今后還可以逐步豐富園區工業生態鏈網。整個工業生態系統中的4類不同行業,它們可以各自形成相對獨立的工業生態群落,通過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相互連接在一起,構成了多種物質能量鏈接的生態鏈網絡,基本形成生態工業雛形。
、荻唐趦,要達到整個園區的廢物零排放是困難的,但可以在園區內先期進行零排放單元試點,如建立遠大空調城零排放單元和園區垃圾循環處理單元。
、藁诳h域循環經濟理念,值得發展與推廣一些產業生態鏈,如利用“太陽能蔬菜大棚—沼氣—豬舍—廁所”、“無公害蔬菜—凈菜加工—超市”、“草—!<S—茶葉—茶—加工”等現有模式,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另外,結合該縣的工業、農業和園區內的企業,便可以構成一個大的生態產業集合。
、邎@區建設初期,工業生態系統將以遠大空調等幾家現有企業為基礎,依據市場機制進行綠色招商從而進一步豐富、完善和發展。通過工業生態支持系統、園區綠色管理系統和綠色招商系統,園區的工業生物多樣性可以逐漸豐富,園區將按照產業化、綠色化、生態化的發展道路,逐步建設成為一個充分體現循環經濟的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
1.2包頭國家生態工業(鋁業)示范園區
內蒙古包頭市現有的產業關聯度、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地域優勢具備了建設生態工業園區的基本要素。目前包頭工業園區內有包鋁集團、東恒熱電公司、長征建材廠和一些加工鑄造企業,將來還要進駐一些新的企業。園區將引入循環經濟和工業生態學理念,改造現有的高耗能、高污染產業,開發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盤活傳統的冶金、機械、電力、稀土工業,從而帶動配套產業的發展,為包頭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包頭國家生態工業(鋁業)示范園區計劃以包鋁集團作為園區的核心企業,鋁業為龍頭,電廠為基礎,實施“鋁電聯營”,并通過各系統之間產品或廢物的相互交換,形成工業生產鏈(網),使園區內資源得到最佳配置、廢物得到有效利用、環境污染降到最低水平。這是我國以高載能企業為核心的第一個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規劃。
園區主要有發電和制鋁兩大產業系統,在發電系統中,電廠直供電實現“熱電聯產”,園區所在地東河區將實現集中供熱,可拆除全部“小鍋爐”,還市民以藍天。電廠粉煤灰可生產建材,園區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后可作為電廠的冷卻水,電廠蒸汽用于加氣混凝土的高壓蒸汽養護等;在鋁業系統中,主要有炭素、電解鋁、鋁深加工、鋁合金鑄造、精鋁等上下游的產業系統,形成鋁的產業鏈。園區建設能加快淘汰現有的自焙電解槽工藝,降低污染物排放。電力和鋁業在各自系統中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梯級利用,兩大系統之間通過電力和廢水(中水回用)形成互利共生的橫向耦合關系,從而在園區構建起以鋁電聯營系統為中心的較為穩定的生態工業網狀結構。
包頭國家生態工業(鋁業)示范園區的建設還為我國面臨競爭壓力的鋁業發展帶來可持續發展的思路。
1.3石河子國家生態工業(造紙)示范園區
新疆石河子國家生態工業(造紙)示范園區將立足于石河子墾區的特色資源,綜合考慮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有機結合及生態化發展,以從沙漠、鹽堿地人工種植芨芨草種植為開端,以對芨芨草的綜合利用構建生態鏈,依托天宏造紙廠,以種植、造紙、養殖、畜產品加工、污水處理、生態旅游六大系統,帶動種植、造紙、養殖、畜產品加工、生態旅游五大產業,力求達到既改造沙漠和鹽堿地,又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相協調的目標。
芨芨草本是沙漠里生長的一種很不起眼的野草,生態適應度廣,喜生長在生態環境嚴酷的地區,耐鹽堿、耐旱、耐土壤貧瘠,在含堿量3%以上的鹽堿地不僅能夠成活,還具有改良土壤降低鹽堿的作用。經芨芨草種植后的土地可以種植棉花、甜菜。芨芨草木素含量、纖維含量均優于其他草類原料,容易蒸煮和漂白,是造紙的優良原材料。用芨芨草做造紙原料,噸漿省堿22%,噸漿省氯30%,細漿得率提高12%,從而降低造紙廢水處理的堿回收成本。同時,芨芨草開花前粗蛋白、胡蘿卜素含量豐富,又是營養豐富的牲畜飼料原料。
芨芨草作為造紙原料,造紙產生的廢水澆灌農田,草葉添加精飼料可以作為飼料。園區規劃將在石河子轄區內種植100萬畝芨芨草。100萬畝芨芨草每年將產芨芨草稈50萬噸,芨芨草葉50萬噸;50萬噸芨芨草稈經蒸煮可以得到23萬噸芨芨草漿,可造紙30萬噸;50萬噸芨芨草葉添加部分精飼料可以供3萬頭奶牛、1萬頭肉牛、27.4萬只羊食用。
在芨芨草生態工業園區中,六大系統的副產品及其廢棄物都能資源化、梯級使用。養殖系統中產生的排泄物回用于種植系統,提高土壤的肥力,改良新疆貧瘠的土壤特性;由于芨芨草適合種植在鹽堿地和荒漠土壤中,芨芨草的種植又可以改善棄耕的鹽堿地,促進荒漠土地的生態功能的恢復。各產業系統通過芨芨草、水肥代謝等連接起來,系統之間存在上下游的物質代謝關系,形成比較穩固的產業鏈。由于各系統間的特殊關系,每個系統的原料供給相對得到保障以及產品多元化,使得整個園區的安全性和抗外界風險能力得到提高。
芨芨草生態工業園區將采取綠色工藝,盡量不讓有毒、有害的物質進入物質循環流動中。園區將采用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的水澆灌芨芨草,采用無氯漂白工藝來造紙,以保證后續的飼料加工、畜產品加工等生產的一系列產品和整個園區的生態安全。
該園區的建設不僅能夠促進石河子的循環經濟及生態工業的發展,而且對于調整、優化西部地區的產品及產業結構,推動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具有較好的示范和先導作用。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我國的試點工業園區
近些年來,盡管我國在工業園區的環境管理上做了很多努力,但仍不盡如人意,亟待學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同時也要將國內那些在環境管理方面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工業園區進行示范。為了加強和完善我國工業園區的環境管理,1999年10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決定組織實施“中國工業園區的環境管理”研究項目。本項目旨在吸收和借鑒發達國家工業園區環境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加強我國工業園區環境管理的政策建議和實施指南。其內容包括清潔生產、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等諸多專題。
本項目分3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是進行我國工業園區環境管理的背景研究,組織培訓和研討會,編寫有關該項目的宣傳手冊,組織翻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技術報告第39號《工業園區的環境管理》等;第二階段是開展工業園區環境管理的試點研究,組織培訓和考察,總結經驗,交流信息;第三階段是對試點經驗進行推廣應用。
該項目實施的第一階段已告結束,最重要的成果是出版了《中國工業園區的環境管理》英文版。
當前,該項目實施已進入第二階段,確定了4個在環境管理方面頗具特色的試點園區,包括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蘇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特別是國內外專家通過“系統方法:工業生態學”等專題演講,傳播了先進的環境管理思想,包括清潔生產、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業生態設計等,并要求將生態工業園區的理念融入園區建設?梢哉f,生態工業園區理念漸入人心,并使我們認識到:生態工業園區才是最具環保意義的工業園區,生態工業園區的環境管理才是理想的環境管理。
作為試點園區的4個園區,或者在ISO14000認證方面具有特色,或者在開展清潔生產方面具有特色,或者在環保產業企業化經營方面具有特色,或者在生態建設方面具有特色,或者在實施APELL計劃方面具有特色。擬定的試點方案要點為:①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實施APELL計劃,完善應急系統,促進環境保護部門與消防管理部門的聯系,加強有毒、有害物質的管理,并總結與推廣東泰公司的經驗;②蘇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結園區ISO14000論證的經驗,改善環境管理中的應急系統,完善園區環境信息系統,加強生態建設;③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辦清潔生產培訓班,計劃在多家企業進行清潔生產試點,以及完善環境管理信息系統;5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相應的實施機構,以行業為突破口,制定區域清潔生產規劃,促進清潔生產工作。
目前,這4個試點園區在按照試點方案有序地開展工作的同時,正在或者準備進行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規劃工作,并準備申報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如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將根據《遼寧省發展循環經濟試點方案》,計劃進行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規劃,建立入園企業的各種鏈接關系,促進園區產業升級;以東泰產業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為基礎,建立與完善廢棄物資源和危險廢物的回收再用與安全處置系統,實現粉煤灰和廢舊電子產品的資源化;建設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置中心和城市污水回用工程,實現污水零排放。
總之,這些園區試圖探索出工業園區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打造新型工業化及生態工業示范基地,樹立循環經濟典范。
存在障礙及解決方面
從當前的總體情況來看,我國生態工業園區在規劃建設中存在如下幾個方面的障礙:
一是技術障礙。實現物質循環和廢物最小化是有一定難度的,比如在當今還沒有一項綜合技術可將具有放射性的廢物應用化學原理轉化為有用物質。要真正實現工業園區的生態化,還必須有生態工業園區的特定技術作為支持,包括信息技術、水重復利用技術、能源綜合利用技術、回收與再循環技術、重復利用與替代技術等。
二是經濟障礙。企業會將回收與循環利用副產品及廢物發生的費用,以及購買新原料和簡單處置廢物發生的費用之間權衡,即使廢物的再利用和循環技術可行,企業也可能不會這樣做,除非在經濟上是有利可圖的。當產品被生產出來及廢物被處置時,為了再循環,必須把物質分離成各組成部分。而分離需要付出勞動和費用。有時企業仍然需要通過循環和再利用,將廢物轉化為有用的產品在企業內使用,此時復雜的拆分、分離技術將被使用。當然,有些并不需要很多費用的物質可能比其他的物質更容易循環。金屬相對來說就容易循環,比如大多由鋁金屬組成的已剝去標簽的蘇打罐,就不必花費太多的時間去考慮如何將產品的組成加以分離,而有機廢物就難以循環利用。
三是政策障礙。最大的障礙來自于目前的環境法規,其次是有關工業園區的管理辦法,這些政策都是嚴格限制污染性項目的引入或進入。而按照生態工業理念,通常被限制的污染性項目的廢物在工業生態系統中可能是中間產品或副產品,因此,所謂污染性項目在生態工業園區內外以及不同生態工業園區內的生態內涵可能有所不同,應根據具體情況而靈活界定。我們對生態工業中首要的廢物減量化原則的理解是:廢物減量化是指局域或區域總體效果的廢物減量化,而不是指單個企業或者少數幾個企業的孤立效果,是面而非點,是結果而非過程。另外,現有的環境政策如排污收費、污染物配額分配等可能適用于生態工業園區的建設初期,由于對構建工業生態鏈產生障礙而不太適用于園區的成熟時期。
解決這些障礙會有一個過程,而政策上的障礙則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只能在當前的技術經濟條件下來發展生態工業園區,各個園區只能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廢物零排放的時間表。
另外,從環境管理上講,根據國外工業園區環境管理的先進經驗和我國工業園區環境管理的現狀,可以設想將工業園區環境管理分為三個漸進的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建立以現有環境政策為核心的園區環境管理體系;第二階段是對園區實施區域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第三階段是建立基于生態工業的環境管理體系。對照這幾個階段,上述的一些生態工業園區的環境管理,或者處于第一階段,或者處于第二階段,或者處于第三階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