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逐步擴大,中國對紙和紙板的需求也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在這種趨勢的影響下,造紙機械市場成了眾商家爭奪的新熱點。
但據資料顯示,我國造紙機械行業年總產量和總產值近年來一直徘徊在10萬噸和15億元左右,相對于專家預計的今后一段時期內每年平均 30余萬噸、近200億元左右的國內市場總需求,實在是難當重任,國產紙機如何借機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頗受業內人士關注。
位列我國四大造紙機械企業之一的淄博恒星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李孔泉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紙機企業只要找準自己的生存空間,過好日子一樣沒問題。
李孔泉認為,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而教育及文化事業的普及已經使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不同程度的知識,這種知識的增加也將使人們受教育、接受文化信息的欲望同步增加,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這無疑會極大地提高市場對各種紙張的需求,紙機市場的空間也相應產生。
恒星機電公司是山東省第一家生產長網造紙機的企業,從建廠至今的近20年的時間里,一直保持著平穩的發展步伐。李孔泉以恒星機電為例分析說,目前國產紙機企業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的確存在比較大的差距,突出表現在紙機的加工幅寬和速度上,文化紙機世界水平的幅寬是 10m左右,而我國僅為4m,世界水平的速度是2000m/min,而恒星公司剛剛研制出的800m/min的產品已屬國內領先。正是由于類似這樣的差距的存在,才使得國外先進設備以20%的臺量拿走了中國80%的購置款。
盡快引進技術、找準適合自己的空間是一條有效出路,李孔泉建議說。按照恒星公司的規劃,三年內公司將完成高速、寬幅紙機的研制開發工作,使產品的水平在4~6m幅寬、800m/min以上速度的這個層次占據絕對優勢。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恒星公司與日本三菱公司的合資談判已進入實質性階段,恒星公司選擇了三菱公司最適合中國市場特點的技術、設備以及部分資金與自己組建合資公司,這將使公司短期實現“ 借力一躍”的快捷效果。此外,恒星公司與芬蘭美卓的談判也進展順利,如果合作成功,恒星機電有望成為紙機主要部件———烘缸的世界供應中心之一。
大型化、現代化的設備將是造紙機械的一個趨勢,但這個趨勢國內紙機企業暫時還無法同步,傳統的小型設備又由于小型草類紙漿造紙企業的關停、壓縮而使得市場日漸萎縮。李孔泉進一步分析說,在這種情況下,利用國內紙機的成本優勢結合國外的先進技術,固守并逐步擴大技術較為先進、價格相對適中的大中型造紙設備市場將是今后一段時期內國內紙機企業的最佳生存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