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聞紙類上市公司陸續公布了年報。深滬兩市原來主要有五家新聞紙上市公司,加之2001年以來新進入的華泰股份、晨鳴紙業,目前主要有七家。從這些公司的年報及已發布的相關資料來看,新聞紙類上市公司大有后來者居上的勢頭。
3月4日,宜賓紙業(600793)發布了預虧公告;吉林紙業(000718)公告公司于2003年2月28日暫停生產,而去年6月,吉林紙業已經發布過暫停生產公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公司已經兩次停產。與此同時,新聞紙上市公司的新軍華泰股份和晨鳴紙業卻異軍突起。華泰股份是2001年通過與香港協發衛生紙業貿易公司合資設立東營華泰紙業有限公司的方式進入新聞紙行業的,公司出資占75%。2002年東營華泰新聞紙銷售收入5.8億元(占主營收入的44.24%),毛利率高達35.89%,市場占有率猛增至12%。
與其類似的還有晨鳴紙業。2002年晨鳴紙業控股子公司武漢晨鳴漢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項目投產,產品新增新聞紙,報告期內完成新聞紙產量11.11 萬噸,實現銷售收入4.9億元 (占主營收入的10.97%),毛利率也達到了31.36%。
對此,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員王峰認為,新聞紙行業工藝并不復雜,不存在很高的技術門檻,巨大的資金需求是限制新聞紙企業發展的瓶頸,這使得像華泰、晨鳴這樣的后來者在很短時間內搶占較大市場份額成為可能。不過也應看到,在產能上這二者仍顯不足,與一些老廠商相比還有差距。從某種程度上說,造紙行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具備規模效應的行業,在資金投入上越多、規模越大其效益越顯著。
此外,外部市場環境的劇變是去年新聞紙行業面臨的最大考驗。2001年下半年以來,國內新聞紙市場銷售價格持續下滑;同時,煤、電等原材料價格上漲,致使生產成本上升;新項目的陸續投產使得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此外,去年大部分上市公司都開始執行的33%所得稅率,這些因素對新聞紙類上市公司凈利潤產生相當大影響。由于競爭激烈,福建南紙為了讓利給報社等客戶群體,產品銷售價格由出廠價改為送到報社價,其中的運輸費、包裝費等都由紙廠承擔了,使得營業費用增加了3534萬,增幅高達176%。
業內人士認為,有一些新聞紙類上市公司業績滑坡,還需從內部管理找原因,同樣是上新項目、上新紙機,有些企業一躍而起,有些卻始終不能達到預期效益。目前兩市的幾家新聞紙上市公司基本是從老國企改制而來,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觀念落后,管理方式陳舊,歷史遺留包袱較多等問題。
談到2003年的經營形勢,大部分上市公司都預計2003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首先是國內新聞紙廠家對美國等國家的反傾銷勝訴案將于今年7月到期;其次進口新聞紙關稅將從11%降至8.5%,并取消滑準稅;此外,國內新聞紙行業還將有一些新項目將投產,在與去年新聞紙行業停產的產能相抵后,整個市場的產品供應還要更高。一些老的新聞紙上市公司如果不能抓緊時間調整,幾年后很有可能將被迫轉型。 (記者朱中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