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綠豐園速生豐產林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是遼寧省內大型的以速生林為主多種經營的林業專業公司。為了適應林業改革的需要,公司率先進行了林業改革的嘗試,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我們體會到要建設大工程,實現大發展,一是要成立專業造林企業,以企業的大投入,以現代化企業管理方法去管理林業,像企業生產產品—樣去管理林木,二是要采取多種所有制形式造林,包括股份合作制、合伙經營、個人投資等各種方法。而將這兩種方法進行創造性的整合,更是錦上添花。
1 用現代化企業管理方法去經營林業
大家知道,我國現有的林業狀況不外乎是國有林場和個人小面積的林地,而國有林場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在今天可能有”一些不適應市場的變化,個人造林更是管理松散,沒有計劃。那么,企業造林有什么優勢呢?
(1)企業有一個長遠的發展戰略。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企業理念及企業文化,必須以其為核心去研究策略,制定計劃,科技創新。造林需要7—15年的時間,沒有一個精細的戰略,是完不成預期效果的。
(2)企業有一整套經營手段。植樹造林是生態建設,其實也是投資,在重視社會效益的同時,不能不重視經濟效益,企業追求的是利潤,看準的是市場。綠豐園公司不僅僅是在林產量上做出文章,還要搞林農間作、林藥間作、林花間作,還要搞林間養殖、木材加工、林業觀光等項目,使林業經營的空間更為廣大。
(3)企業有科學的投資及財務管理。做大工程,就要有大投入。因此企業的融資渠道、信用水平是投入的關鍵,而降低成本、合理使用資金又是產出的關鍵,這正是林業經營的核心所在。
(4)企業造林能形成集約化管理。企業的人力資源雄厚,人才使用合理,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在國家林業部門指出的突出六項工作中,就有一項工作是大力強化林業產業,積極扶持建立一批龍頭企業,名牌產品,帶動產業發展。
2 采取多種合作形式,調動一切造林的積極性
國家林業局局長周生賢在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上指出:“當前最重要的是要研究采取什么辦法,調動億萬群眾參與林業建設的積極性;采取什么辦法推動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做到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在這方面,思想要解放一點,膽子要更大一點。只要有利于林業發展壯大,各種方法都可以試,可以用。”綠豐園短時間的大發展,長期的大規劃,主要就是在辦法上作文章,在運:作中想力、法。具體做法是:
2.1調動各種政策要素,擴大林業資金的投入
要建設林業大工程必須有大投資,單就承包土地的一項費用,萬畝以上的投入就要幾千萬元。為此公司正在與國家級的銀行進行廣泛的溝通,已達成了共識,兩萬畝貸款項目正在立項。通過林業科技創新、林業經營創新,爭取省級與國家級的創新基金也在論證中。在2003年春季造林完成后,公司將對資產進行重組并進行評估,評估后可爭取到一定量的風險投資。
2.2企業與企業間大聯合,擴大造林面積
20多年的改革,我國涌現出很多的私營企業,有的企業積累了大量資金,很多企業家看準了造林的豐厚利潤,而沒有土地資源,沒有技術資源。而綠豐園公司基----新民市有很多的宜林地,很多應該還林的土地無力還林,為此公司采取了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先后同大連元豐集團、遼寧萬道龍集團等幾家資金雄厚的大公司進行合作。這樣既引進了資金,又為有資金的企業創造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2.3 采取“合作托管制”,企業與個人或家庭合作造林
“合作托管制”是指自然人、法人及其它組織,了解認可“萬畝速生豐產林工程”,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按“萬畝速生豐產林”每畝投入的預算,與公司合作開發若干畝豐產林,投入相同畝數的資金同時享有協議約定的林木產權,并將約定產權林木委托公司管理,林木成材后,按約定的材積進行收益的一種合作方式。
具體做法是“三統一、一差異化”,即統一資源配置、統一科學經營、統一集約化管理、差異化產權利益分配,并做到權屬明確、利益分明,使有造林積極性的個人集中到發展林業上。這樣既促使了外部生產要素轉向林業,又理順了分配關系,既深化了林業改革,又增加了林業發展動力。
經過—年多的努力,公司累計造林1466.7公頃(2.2萬畝),其中533.3公頃是企業與企業間的合作造林,666.7公頃是采取了“合作托管造林”,與公司合作的個人或家庭200個。我們計劃在2005年前完成速生豐產林1.3萬公頃。
3 對林、紙企業對接的建議
我們搞市場、搞營銷的都很清楚,速生林的最終產品的銷售是企業的生命,雖然我國林業產品短缺10年至20年不能解決是事實,但怎樣消化這些最終產品,可能是每個速生林企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那么,怎樣搞好林、紙企業的對接,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現根據我公司的實際,就林業企業和造紙業的有機結合提出以下建議:
3.1 政府及林業主管部門要在服務上下功夫
我們看到,從國家到林業總局,把林業建設提高到很高的高度,相應出臺了很多林業改革的法規、政策,我國的林業也確實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作為一個最基層的林業企業,我們覺得在政策確定后,各級政府和林業上管部門應該實實在在的為林業企業創造更力口寬松的經營環境和運行平臺,更多的為企業著想,為企業服務。
3.2充分發揮協會的作用
各專業協會應該更多的將所掌握的最新技術、最新供求信息、最新產業信息,及時地反饋到各相關企業,還應該把眾多企業在經營中的困難、問題集中到一起,反饋給政府部門,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為林紙的對接起到一個鏈接作用。
3.3 造紙企業應該認識到“反哺”這個道理
就我國的林紙企業現狀,可以說造紙企業是“媽”,林企是“兒子”,但我很贊同胡楠理事長的觀點,林紙一體化的根本問題在林不在紙。請問那家規模最大的造紙企業沒有了原料,怎么辦?因此,造紙企業應該在重視基地發展的同時,再研究生產產品,應該把有限的精力給林業基地建設一些,到最終是林壯大紙,這一個很簡單的“反哺”道理,實際上是林紙一體化的核心。
3.4林紙企業應該做到“有我有你”
中國造紙在原料上明顯次于國外,而且造紙原料纖維嚴重短缺。我們的紙業可能很尷尬的面對人世,舉一個例子,中國擬向從美國進口的廢紙加征24%的關稅這是好事,而有多少造紙企業面臨尷尬。所以說“別人有不如自己有”。而林業企業,尤其是速生林企業,很大的市場在造紙業,沒有造紙業的發展,林業企業又面臨尷尬。因此只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最好的結合,那么有的造紙企業投資生產設備可能無力投資林業,我們有能力投資林業,又擔心林木的銷售。我們能不能引進“風險共擔”機制,參照“期貨”的形式,制定“交割時間”,“付款方式”,“風險承擔”等,使雙方互惠互利、互不擔心、互相發展。
3.5林紙企業應共同尋求各種投資手段
林業也好、紙業也好,要發展,最需要的是“錢”,而靠這個企業改革、靠那個企業創新都是微不足道,我們應該共同尋求可能的投資機制。例如,林業和紙業——體化后能不能搞“債券”,我看應該可以。能不能搞“林紙一體化基金”或叫什么“基金”注入林紙一體化,我看都行。在生態林方面,能不能參照BOT形式。生態林我們共同建,到輪伐期我們共同受益,國家再收回林地等等,只要我們共同解放思想,路是有的。
林紙一體化在今天可能是剛剛開始,但我們相信明天是輝煌的。“再造秀美河山”有林業的功勞,也有紙業的功勞,只要我們與時俱進,解放思想,林紙一體化,生態環境建設將出現新的局面。
(在“中國林紙一體化投資與發展論壇”上的發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