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輕工企業投資發展協會、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造紙協會主辦的中國林紙——體化投資與發展論壇,年前在北京舉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陳士能和國家林業局副局長李育材參加論壇并作了演講。參加論壇的還有: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產業政策司司長劉志、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辦副司長歐曉理、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曉華、國家開發銀行評審,局副局長王力紅、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黎祖交、中國輕工企業投資發展協會理事長胡楠、中國造紙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曹樸芳、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蕾、中國輕工企業投資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徐濟普等。此次論壇,無論從國家的重視程度,還是參加者的積極性,以及討論問題的廣度和深度來看,都是空前的。
陳士能在以《與時俱進,開創林紙產業發展新局面》為題的演講中著重指出,用創新的方法和思維是突破林紙產業發展的關鍵。他說,發展我國林紙產業,資金是關鍵,不解決資金問題,林紙—體化將成為無源之水。按照市場經濟的發展原則,—個產業要獲得良性發展,首先是必須有市場,只要有市場,就會有資金流動,有大市場,則有大資金流動,資金總是自動流向能創造高效益的行業。我國紙業廣闊的市場是沒有問題的,林紙產業能否完全按照市場運行模式自動運轉起來呢?這就要看資金流動的通道是否暢通,是否存在阻礙資金流動的各種體制性障礙,使資金在流動過程中產生了制度性風險,因此清除阻礙資金流動的各種體制障礙是目前發展林紙產業的當務之急。要讓資金在林紙產業的投資中有利可圖,才能廣泛地吸收各種資金發展我國林紙產業。當然,鑒于林紙產業的性質和地位,林紙產業投資的巨大性和長期性,以及長期以來我國林紙產業弱質產業特征,國家在制定產業發展政策上給予林紙產業充分的扶持政策,并逐步增加對林紙產業的投資仍然是發展我國林紙產業必不可少的保障。
陳士能指出,目前我國的投資體制正在發生重大轉變,即由政府主導投資向企業自主投資轉變,這幾年,除了國債項目資金投入外,政府沒有增加新的投資,而企業自主投資由過去的33.9%上升到了44.6%,提高了十個百分點。因此解決我國林紙產業發展的資金問題必須走以企業為主體和以市場為主體的道路。他進一步講,要以造紙龍頭企業為依托發展我國的林紙產業。造紙龍頭企業要有充分的發展意識,積極進取,通過聯合、兼并、股份制和資本運營,整合中小企業,迅速做大做強,投資于我國林紙產業的發展。
陳士能還指出,要吸引國際一流林紙企業,投資林紙產業,以市場換資金,以迅速提升我國林紙產業整體發展水平。我國巨大的紙產品需求市場,良好的投資和經濟發展環境對外資企業有巨大的吸引力。要善于充分利用外資發展自己,不斷改善投資環境,爭取國外直接投資。要大力吸收民間資本發展林紙產業。巨大的民間資本由于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渠道,許多處于閑置狀態,要建立民間資本投入機制,引導民間資本投資于林紙產業。他還說,要充分牙利用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加大國際國內資本市場融資力度。要提高投資者信心,切實保障投資者利益,給投資者以回報。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李育材在以《抓住機遇,推動我國林紙一體化進程》為題的演講中,首先提到,2001年2月,國家計委、財政部和國家林業局《關于加快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的若干意見》經國務院批準,正式頒布執行。《意見》指出:要建立林紙一體化新機制,國家在加強統籌規劃布局的同時,將在資金、政策性貸款、財政貼息和稅收等方面給予支持。目前,經國務院批準由國家林業局啟動的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工程已進入實施階段。他談到,“中國的林紙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在這關鍵時期,機遇和挑戰并存!
李育材說,林紙結合是個老話題,無論在世界,還是在中國,早已有之。林紙結合,相互依存,共同發展,是世界造紙工業發達國家的經驗。他在歷述了我國林紙結合的發展過程之后說,綜觀幾十年林紙結合所走過的路子,可以看出人們一直在努力,人們的思想認識也越來越一致,應當說,林紙結合的方針沒有錯,林紙兩業的結合需要一段磨合時間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我們為此耗費了近四十年的時間,競爭已相當激烈,形勢已十分嚴峻,不容我們再猶豫了。
李育材指出,林紙結合是紙業擺脫困境的現實選擇,是林業振興的重要突破口。他說,擴大木漿造紙比重,將帶動制漿林的培育,并促進林業的集約經營。從紙業發達國家來看,木材產量的大部分用于制漿造紙,世界造紙工業發達國家木漿占造紙原料的比重達90%以上,我國目前木漿產量占紙漿總產量的比重不到20%。我國計劃于2010年造黜000萬噸,扣除草漿原料,至少需要7000多萬立方米木材,這是商品林投資和發展的一個大好機會。
李育材最后著重指出,現有的工業原料林管理制度與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存在一些不相適應的方面,造成一些經營工業原料林的企業利益受到影響,需要探索制定適應市場經濟的工業入工林采伐、運輸等管理辦法。讓林紙結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在市場運作中找到相互的結合點,是新時期林紙結合的突破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