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韓國用江米做牙簽 日本用筷子加工紙漿 |
2003-03-05
人民網
|
一位朋友從韓國旅游歸來給我講了這樣一件趣事:一次就餐后,服務小姐給中國游客每人送了一包韓國生產的牙簽,笑著說:“這牙簽是用江米面做的,可以食用。”
以前,韓國的牙簽也是用竹子做的,環保部門認為這是浪費資源,牙簽使用后隨手扔掉又成垃圾,污染環境。于是韓國便研制生產了以土豆淀粉或江米面為原料的食品牙簽,既安全又節約資源,并在全國普及推廣。韓國人想得真細啊,他們的資源意識和環保意識已經融入了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細微到小小的牙簽上。像一次性方便筷、餐館用的一次性臺布、旅館用的一次性洗漱用品等,在韓國早已沒了蹤影。
我們的鄰居日本也是一個崇尚環保和節約資源的民族。日本是一個資源嚴重匱乏的工業大國,可日本人比韓國人要“精明”得多,他們善于利用別國的資源為自己服務。比如日本從中國大量進口優質煤炭,然后再把這些原煤裝進集裝箱內沉入海底儲存起來,以備將來急需時再用。日本禁止砍伐樹木生產一次性筷子,可日本國內卻大量使用這種木筷,原來都是從中國進口的。他們再把用過的筷子加工生產成紙漿出口中國換取外匯。日本人的“精明”不得不令人佩服。
對照韓國人從小小的牙簽做起節約資源的執著精神,咱中國同胞是要臉紅耳熱的,我們的節儉和資源意識確實比人家差得多。我是40多歲的中年人,記得上小學的第一天接受的就是“中國地大物博”的教育,耳濡目染,引為自豪和驕傲。或許是因為“地大物博”,國人的節約意識普遍淡薄,認為家大業大浪費一點沒啥,很少有人從國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想到去節省資源,還說小小的牙簽,誰又意識到是浪費資源呢?不僅用竹子做,有的廠家還用名貴樹種檀香木做牙簽當禮品出售。中國有13億人口,資源消費相當驚人,如果每人每天用一根牙簽,恐怕也得消耗掉幾畝地的竹子。
地質學家經過幾十年的勘測證實,中國并非物博,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正在成為資源匱乏的貧國。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原油進口國,大約40%的石油依靠進口?茖W家預測,50年后中國除了煤炭外,幾乎所有的礦產資源將出現嚴重短缺,其中50%左右的資源面臨枯竭。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資源不足將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最大困難。資源問題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問題,歐美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對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目前中國每萬元工業生產值比發達國家多消耗近30%的能源和礦產資源,除了科學技術落后的因素外,人為浪費是一個大漏洞。由此可見,節約資源的潛力是巨大的,推進科技進步,減少或杜絕浪費是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資源的最佳途徑。
節約資源與環境保護是一對親密無間的兄弟,節儉就意味著環保。打個簡單的比方,全國13億人口每人少用一雙一次性木筷,那就意味著成千上萬畝森林免遭砍伐厄運,而這些林木可以調節氣候,防止水土流失,其環保價值和經濟價值則是難以用金錢估價的。再比如,全國近5億個家庭每天少用一個塑料袋,那就可以節省大量的石油消耗,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因為生產塑料袋所使用的材料是從石油中提取的。
韓國人執著的節儉精神和高度的環保意識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五六十年代黨和政府曾經大力倡導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滴油、一斤煤、一寸布的精神,現在經濟發展了,收入增加了,日子好過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這種節儉精神不能丟,仍然要發揚光大。節約資源不僅僅是個經濟問題,它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生存、發展和興旺,關系到子孫后代的幸福安康,千萬不可忽視。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如同患了“貧血癥”,經濟發展必然受制于人,是沒有發展后勁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