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華紙業網記者報道)在2月26日舉行的銅版紙反傾銷聽證會上,作為國內企業代表的4家企業分別陳述了自已的觀點,并舉證由于國外產品的低價傾銷造成了國內銅版紙企業受損的事實。首先國內企業的代理人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陳述:1、本案的基本情況。2、國內銅版紙發展情況。3、被調查產品和國內同類產品介紹。4、國內產品因為傾銷進口遭受到的實質性損害。5、雙方關系方的評論和反駁。
1、2001年12月25日,國內幾家銅版紙企業提交了進行反傾銷調查的申請,國家經貿委于2002年2月6日立案,11月26日作出了肯定性的裁定。從初裁中,申請人注意到被調查的幾家傾銷幅度之大,韓國25.72%,日本50.47%,美國46.55%,三方平均31.88%,其中最高企業的傾銷幅度為71.02%;
2、調查芬蘭出口中國的被調查產品占同期中國進口銅版紙總量低于1.5%,調查機關已依法停止了對芬蘭出口銅版紙的反傾銷調查,鑒于調查機關已經終止了對芬蘭進口銅版紙的反傾銷調查,申請人在此次聽證會提出的被調查產品特指原產于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銅版紙。
銅版紙的用途十分廣泛,紙的消費水平可以反映國家經濟文化發達程度,2001年中國造紙總產值達1204億元人民幣,占該年國民生產總值比例超過1%,超過其他輕工業產品,作為造紙發展的帶頭產品,銅版紙的消費量占整個紙品的消費量比例越高,表明國家經濟文化發達程度越高,由此可見銅版紙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健康發展,對高檔印刷品的需求量越高,中國銅版紙水平也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
2001年中國銅版紙產量為110萬噸,產值80億人民幣,2002年中國銅版紙產量較上年增長約三成,達到150萬噸,產值超過100億元,生產總額約200多億元。
我國銅版紙需求的增長始于90年代,由于原料供應等問題,我國一直無法生產高檔銅版紙,進口銅版紙一直占壟斷地位,進口銅版紙最高價格可達到14000元人民幣以上,隨著國內銅版紙生產線的投產,如山東、蘇州,特別是2000年金東紙業的投產,徹底打破了國外銅版紙在國內的壟斷地位,銅版紙價格降為每噸8000元人民幣。
近年來國內市場對銅版紙的需求量呈不斷增長的趨勢,產量大幅提高,質量超過進口產品。但是當國內銅版紙產量不斷提高,國外銅版紙的壟斷地位被打破之際,部分國外廠商以低價傾銷的不公平手段大量向國內市場輸入銅版紙,尤其以韓國、日本、美國為盛,他們為了占領中國市場,不但增加數量,而且壓低價錢,采取不公平競爭手段。根據海關統計資料顯示,上述三國在2000年對中國出口銅版紙的價格為每噸價格約為775美元,但2001年卻降為每噸695美元,降幅高達10.39%。
因此,不但是從中國銅版紙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和發展前景,還是從銅版紙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銅版紙的發展都應該呈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是由于國外廠家的大量傾銷,造成國內廠家開工率嚴重不足,產品價格被迫下降,企業利潤急劇下降,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阻止國外廠家的不公平競爭,中國銅版紙產業所受的嚴重損害將進一步擴大,國內產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將進一步惡化。
3、本案的調查產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48101100及1200進口銅版紙,其克重范圍為70~350克,調查機關已裁定70~350克銅版紙均屬于被調查產品同一類產品。韓國方面對被調查產品提出了不同意見,他們認為180克和180克以下銅版紙在厚度和挺度方面存在不同,生產工藝、流程存在差別,他們請求將180克以下產品排除在此次調查之外。申請人認為韓國提出的觀點是不能成立的。

金東紙業企業代表在聽證會上做陳述發言
金東紙業總經理吳省芳陳述道:初裁決定已明確指出各克重銅版紙物理特性、技術特性用途方面無明顯差別,生產設備、生產技術和工藝流程基本相同,國內的企業已具備相當的產量和規模。申請人認為韓國方面觀點存在明顯誤導,厚度、挺度不存在明顯差別。
韓國這一觀點明顯是錯誤的,經過分析,韓國250克銅版紙纖維組成有長纖,短纖,與其128克銅版紙相同,只是各種纖維種類的配合不同而已。
韓國認為金東紙機只能生產40克-90克銅版紙,沒有能力生產180克以上銅版紙,觀點是錯誤的,不功自破,因為金東2001年180克以上銅版紙產量為1.51萬噸,2002年為4.7萬噸,對此申請調查機關給予調查核實。
韓國認為國內高克重銅版紙的質量、硬度、挺度不如進口銅版紙,與事實不符,國內企業180克以下銅版紙質量不差于韓國進口銅版紙質量,并且在很多指標上超過韓國進口紙。在180克以上銅版紙無論是200克,230克。250克,300克銅版紙在質量、厚度、挺度等各種技術指標上均不低于韓國進口銅版紙,在韓國反復強調的高克重銅版紙的厚度和挺度上,金東產品均強于韓國產品。
關于高克重銅版紙無法滿足國內需求的問題上,韓國進出方的觀點存在明顯錯誤。理由如下:
第一、180克以上及以下銅版紙生產材料和工藝基本相同,生產機型也基本相同,銅版紙生產企業完全可以按照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的克重。
第二、韓國進口方將大宇和紫興在國內的銅版紙生產企業之外,沒有任憑法律依據,我方代表中國銅版紙生產企業提出,大宇和紫興兩國內銅版紙生產企業所生產的銅版紙國內銷售情況很好,有什么依據將其排除在被調查產品之外呢?
第三、按照統計的數據看,國內180克銅版紙產量為22萬噸,但其中并未考慮金東的產量,如果加上金東的產能國內180克銅版紙的產能為80-100萬噸,完全可以滿足國內高克重銅版紙的需求。
第四、不僅如此,2003牡丹江大宇,天竺造紙企業已經可以生產180克以上高克重銅版紙,并且在國內180克重以上銅版紙的其它生產企業中,蘇州紫興45萬噸高克重銅版紙生產線已經通過國家計委的批準,山東泉林25萬噸銅版紙生產項目也將于2003年投產,因此國內不可能出現180克以上銅版紙供不應求的局面,因此韓國是編造理由為其它向中國出口銅版紙尋找借口,我們相信調查機關會明辨事非做出公證的裁決。
第五、韓國企業認為180銅版紙主要應用于書籍雜志封外頁及包裝產品中,而180g以下不能,現以157克銅版紙為例,157克銅版紙已廣泛應用于書籍雜志中,而因不能將180克作為確定被調查產品范圍的標準。關于180克以上高克重銅版紙的調查中,韓方提出將157克以上銅版紙排除在外,當國內企業提出157克以上銅版紙的生產和技術方面的各項指標后,韓方又提出排除180以上銅版紙的要求,韓方的觀點沒有自己的依據,又是及其不嚴肅的。
以上觀點認為無論是180克以上銅版紙,還是180克以下銅版紙,在化學特性和生產流程方面基本相同,克重對銅版紙物理特性及用途等方面會產生變化,但這種變化是連續性的,不能以180克作為確定調查產生范圍的標準,因此無論是180克以上銅版紙還是180克以下銅版紙都應在被調查產品之內。韓國、日本和美國對我國大量傾銷銅版紙,使我國銅版紙生產企業受到的損害。

山東泉林紙業代表在聽證會上發言
山東泉林代表認為受法定代表人的委托,我對韓國、日本和美國對中國傾銷銅版紙對我公司造成的損害發言,山東泉林代表是大型國有控股企業,山東省百強企業,公司研制的高檔銅版紙生產技術2002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將,我公司銅版紙生產能力7萬噸,所生產的銅版紙與被調查產品的生產、用途、工藝完全相同,同時在生產原料和工藝方面相同,我公司在1999年共生產銅版紙3.5萬噸,2000年生產7.6萬噸,平均每噸價格在8488元,由于被調查產品的低價傾銷,我公司正常的銷售受到很大的攻擊,造成庫存急速增加,為保證正常的運轉不得不降低價格,隨之價格下降至5400元,還于2001年五、六月份停產一個月,與2000年相比,2001年企業的銷量明顯下降,第一季度我公司銅版紙銷售價格為每噸6150元,二三四季度分別下滑至5436,5058元,4560元,直接影響了我公司的銷售收入和正常發展。我們認為反傾銷調查會有效地抑制日本、韓國、美國的低價傾銷,規范國內銅版紙市場,維護國內良好的市場環境,保護國內銅版紙企業的合法利益。

山東萬豪紙業企業代表在聽證會上做陳述
萬豪代表則認為由于國外產品低價傾銷造成庫存急劇增加,開工不足,造成企業嚴重的損失,員工收入大幅降低,這主要是由于國外產品的低價傾銷造成的,同時也嚴重破壞了企業的正常發展,因此我們強烈要求進行反傾銷調查,這是我國加入WTO后的第一例反傾銷案,這并不是我們閉關鎖國,而是希望能在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下同國外企業共同競爭。所以我們希望國外企業能遵守游戲規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共同發展,從長遠的角度去想也是為保護好消費者的利益。

江南造紙廠企業代表做陳述發言
江南造紙企業的代表認為江南造紙廠是一家老企業,產品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但是1998年以來,遭到了國外銅版紙低價傾銷的影響,銅版紙的生產量和銷售量持續下降,銷售價格下降,開工率不足,失業增加,就業人數下降,企業利潤率下滑,2001年比2000年產量下降50.57%,銷售量下降23.5%,價格下降了15.4%……。國外產品對中國的大量傾銷造成國內生產廠商生產能力不足,產品價格被迫下調,企業利潤持續下降,這些情況造成國內銅版紙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惡化,我企業希望國家經貿委能夠盡快作出公正公平的裁決,以保護我國銅版紙企業的合法利益和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秩序。
金東紙業(江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德永先生指出,事實上,韓、日、美等國的進口銅版紙對中國的低價傾銷,在2000年下半年已經非常明顯,金東受到的損害也是極其巨大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品的平均銷售價格2001年比2000年下降的14%。二、面對國內持續下滑的市場形式,金東2001的開工率由2000年的85.3%降到66%。三、在資本壓力下,金東的利潤急劇下降,2001年比2000減少了24億元(人民幣)。四、2001年金東銅版紙的庫存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五、受傾銷的影響,2號機的投產一再推遲,截止到2001年8月,才進行投產,還被迫限產,轉產。六、在生產擴大的情況下,2001年金東就業人數反而比2000年下降了6.49個百分點。
在2002年銅版紙反傾銷調查后,進口銅版紙傾銷有所收斂的情況下,金東的經營狀況有所改善,產品價格逐步提高,企業也開始產生利潤。由此可見,傾銷無疑是金東紙業受損害的根本原因。
國內企業的律師代表認為:首先在法律上進行論述,申請人認為,韓、日、美三國的進口產品與國內產品競爭條件基本相同,符合反傾銷法的有關規定。根據我國國內銅版紙,根據反傾銷條例第9條規定,國家經貿委發布的反傾銷調查有關規定,傾銷進口產品來自兩個以上國家(地區),并且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可以就傾銷進口產品對國內產業造成的影響進行累積評估:一、來自每一國家(地區)的傾銷進口產品的傾銷幅度不小于2%。二、根據傾銷進口產品之間以及傾銷進口產品與國內同類產品之間的競爭條件,進行累積評估是適當的。
申請人認為,依據有關規定和事實,就各國銅版紙傾銷幅度,我們注意到韓、日、美三國的傾銷幅度極大,韓國的傾銷幅度平均為22.25,日本企業的傾銷幅度為50.48,美國的傾銷幅度為46.55%,三國傾銷幅度平均為39.76,企業最高達到71.02,這遠遠高于2%的最低限值。
第二、被申請調查國家各自對中國的銅版紙出口數量遠超過了可以忽略不計的影響,三國進口銅版紙在中國銅版紙總進口量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1999年為79%,2000年為59.22%,2001年為59.25%。
第三,本案事實表明,對原產于上述三國的進口傾銷產品對國內產業的影響進行的評估是適當的。注意到日本株式會社提出了對日本銅版紙單獨進行評估的請求,認為該請求沒有合法的依據,明顯不能成立。日本進口產品傾銷幅度遠遠超過了法定2%的可以忽略不計的作用,而且2001年日本被調查產品進口量占中國總進口銅版紙的比例也遠遠超過了法定3%的可以忽略不計的作用。日申訴方以日本98年下降了42%為由提出了單獨評估的請求是不能成立的,完全沒有法律依據。不僅如此,日本向我國出口的傾銷新品和國內的銅版紙產品屬同類和相似產品,其物理特性、原材料、制造過程、生產設備、生產技術和產品用途具有法律所講的相似性和可疑性,其在中國市場上也是直接競爭,而且和韓國、美國他們進口渠道基本相同,客戶群體也基本相同,所以他們之間,他們的進口產品之間,多多少少也是相互競爭的,因此,今天的提出是完全符合反傾銷法律規定。我國反傾銷條例和wto反傾銷協定明確規定了同步 。日本企業提出單獨評估的理由極不充分。
申請人依據事實認定國外銅版紙對中國傾銷
我國反傾銷條例以及外經貿委發布的反傾銷產業損害調查和裁定規定的第2條規定了審查傾銷產品造成的損害應當有事實依據。根據這些規定進行分析,可以表明申請人由于傾銷產品的沖擊受到實質性損害。
韓、日、美的進口銅版紙在中國總進口量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99年79%,2000年54.22%,2001年51.25%,三國在中國的出口總量一直在增長,99年83萬噸,2000年65萬噸,2001年61萬噸,市場份額占30%以上,99年 2000年32%,2001年 %。三國對中國出口的銅版紙價格不斷下降,使國銅版紙產家受很大影響,國內銅版紙的價格也隨之下降。2000年開始,國內銅版紙的價格呈逐步下降趨勢。
2001年比2000的下降幅度高達17.54%,由于銷售價格偏低,國內銅版紙的經營狀況不斷惡化,國內銅版紙產業更加不利。具體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1、隨著中國國內銅版紙的需求量提高,國內銅版紙生產企業2001比2000年增長了54.7%,但是實際產量2001年比2000年增長了15%,與同期國內銅版紙傾銷幅度的10%相比,多了5個百個點,受到了傾銷產品的影響,導致國內產業銷售大副下降,庫存產品增加。
2、國內同類產品銷售價格下降,銷售收入增副小。99年,2000年,2001年平均降幅為6.02%,其中2001年比2000年下降17.55%。企業銷售收入的增長遠遠低于銷售量,銷售收入2001年比2000年增長2.45%,增幅比同期傾銷幅度10%相比,低7.55個百分點。
3、國內銅版紙產業的利潤繼續下降,由99的贏利轉為2000年的嚴重虧損,虧損額高達2億多元,利潤額在99年,2000年,2001年三年平均降副達到了559.7%,國內銅版紙產業的嚴重損情況導致了國內銅版紙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遭到了嚴重的不利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