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華紙業網綜合報道) 據海外媒體報道,日前,印度尼西亞紙漿及造紙公會要求政府制止原產于芬蘭、韓國、印度及馬來西亞等國的的新聞紙和書寫紙進行反傾銷調查。他們認為低價紙類產品的不公平競爭行為,以免對國內造紙產業造成嚴重損害。
該協會表示,原產于上述國家的涉案產品充斥印尼市場,其在本國市場售價為700~800美元/噸,而在印尼的售價僅為500美元/噸,存在明顯的傾銷行為,2002年,印尼鍍膜紙進口激增1100%,印尼造紙業不得不以降價作為競爭手段。由于傾銷的紙類產品激增,2002年,光滑紙類制品(coated paper)進口量激增了11倍,致使印尼同類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及銷量均明顯下降;如果通過降價與進口產品展開競爭,將導致國內生產企業利潤銳減。據了解,2002年,全行業價格水平平均下降7%。因此,該公會向印度尼西亞貿工部提出要求,對上述國家的部分紙類產品采取反傾銷措施。如政府再不采取措施,印尼造紙業將受到巨大損失。
公會表示,由于政府的政策不當,印尼造紙業面臨嚴峻挑戰。因為印度尼西亞對進口紙類產品不征收關稅,而部分東南亞國家,如泰國及菲律賓仍對進口紙類產品征收5%的關稅,從而導致印尼造紙業處于不公平的競爭地位。
遭受印尼傾銷指控的外國企業為芬蘭的StoraEnso公司、UPMKyemmne公司;韓國Hansol公司、ShinMoorim公司、ShinHo公司;印度TNPL公司、ShashiShahi公司;馬來西亞SabahForest公司。 |
聲明: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