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夾

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頻道 > 每日新聞 > 正文

新聞查詢


外資加速尋機內地印刷業 北京急建3000畝產業園
2003-02-17 財經時報
  中國內地行業條例放寬,北方訂單“北雁南飛”,北京印刷業難容再失商機

  北京發力

  一個規劃面積達3000畝(約合200萬平方米)的印刷產業園將于3月破土動工,地址在北京北郊的順義區。

  提到2003年的產業規劃,北京新聞出版局印刷管理處處長周浩相當興奮。他介紹,產業園只是整個規劃的一部分。今年力爭建成大興區、通州區和順義區三個印刷基地,形成內外環兩個環形印刷帶。順義產業園的目標是集印刷裝訂、技術研發、耗材代理、物流配送、信息傳播于一體的服務港,提供給企業的優惠政策包括:免收地租30年、返還3年地稅的50%等。產業園先期開發面積1000畝,南京愛德已購置了200畝土地準備建廠。中國絲網印刷協會、海南博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5家單位已經入駐。

  業內人士稱,北京的印刷產業現狀與其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并不相稱。雖然在全國范圍內仍屬領先,但較之南方的上海、深圳等地,北京處于劣勢。業內將北方訂單南飛的現象戲稱為“北雁南飛”。

  根據國家行業法規,印刷業務可分為包裝裝潢印刷、出版物印刷和其他印刷。江浙地區和珠江三角洲的包裝裝潢業在全國居于絕對領先地位。至于出版物印刷,周浩表示,北京的圖書出版社占全國的1/2以上,報刊社占全國的1/3以上,“如果這些出版物的單子都能拿到,北京早就忙不過來了”。事實上,國內60%以上的高檔出版物都被深圳包攬。

  “我們希望情況有所改變,而且要快。”周浩表示,“印刷產業有地區轉移的趨勢,如果北京錯過發展時機,產業重心可能就會轉移到西部等地!

  于是,印刷產業園成為2003年的重大項目。此外,北京兩大國有印刷集團——中國印刷總公司與北京印刷集團有限公司,在2003年的投資額將達到6億元。同時,北京印刷業對外資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外資格局

  加入WTO之前,外資在中國內地印刷業中已占有重要位置。中國印刷協會統計顯示,其中三資企業約2300家,位于上海地區的約200家,深圳地區近600家。三資企業只占我國印刷企業總數的2%—3%,卻擁有大部分高檔印刷品的市場份額。

  《中國市場年鑒》統計顯示,2001年中國銷售收入最高的10家包裝印刷企業中,有6家具有外資背景。同年銷售收入最高的10家書刊印刷企業中,有9家具有外資背景,其中6家具港資背景。香港利豐雅高0623,HK擁有國內彩印雜志40%左右的份額,固定客戶共100余家,包括《財經》、《新周刊》、《南風窗》、《追求》、《風采》、《希望》等。陽光文化“電視圖書”系列的印務也被利豐雅高拿到。全球第二大商業印刷商、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R.R.當納利公司NYSE DNY則擁有《瑞麗》、《時尚》系列、《歌迷大世界》等。

  業內人士表示,2000年前后,中國傳媒投資熱潮涌動,大量財經、時尚類雜志出爐。這些雜志對印刷質量要求很高,外資印刷企業成為其首選。利豐雅高當時也曾斥資上千萬元改進設備以滿足雜志要求。而國有企業的反應不夠敏感,以致錯失良機。

  不過,長期以來,政府部門對印刷業尤其是出版物印刷的監管相當嚴格,實行定點印刷和許可證制度。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對出版物印刷企業實行總量控制。相關行業法規規定:合資的出版物印刷企業注冊資本不得低于1000萬元人民幣,應由中方控股,董事長應由中方擔任,董事會成員中方應當多于外方。

  迄今為止,任何試圖逾越“中方控股”這一底線的嘗試均以失敗告終。2002年內,貝塔斯曼、利豐雅高在上海設立合資出版物印刷企業的計劃先后擱淺,二者均謀求在合資企業中擁有50%的權益。

  現時內地仍存在少量外資控股的出版物印刷企業,不過均屬“歷史遺留問題”。1997年我國首次發布的《印刷管理條例》明令禁止設立獨資印刷企業,部分此前已經存在的獨資企業通過與政府主管部門協商,得以保留,但經營活動受到限制。如北京目前惟一的一家外資控股印刷企業是日方投資的“日邦印刷”,當年由日本駐華大使館出面協調,保留日方控股地位,F時,該公司如承印出版物及外省市訂單,須向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備案。

  提速

  在中國的入世承諾中,并無印刷業進一步開放的條款,但應對入世形勢,我國印刷業政策仍有所松動,2001年8月起施行的修訂后的《印刷業管理條例》,首次允許設立包裝裝潢印刷的獨資企業。印刷企業承印出版物也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

  中國印刷協會人士稱,就設立獨資的包裝裝潢印刷企業而言,外商仍處于觀望狀態,自入世至今尚無大的行動。事實上,外資更為看重利潤更高的出版物印刷,看好中國出版物市場的潛力。世界印刷設備巨頭德國海德堡公司的統計數字被廣為流傳:中國人均書刊和印刷品年消費約為3美元,而德國和日本分別為300美元和600美元。

  合資企業的動作日益頻繁。2002年內,上海與北京均爆出合資印刷企業的大新聞。R.R.當納利公司在上海建立的合資印刷企業于2002年10月正式投產。知情人士透露,該合資企業目前已經獲得中國最大的郵購公司“上海麥考林”的訂單。中華商務聯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在北京設立的合資企業于2002年8月順利開業,其首期投資總額達2.5億元人民幣。兩家公司均獲得了出版物印刷的經營權。

 。玻埃埃衬暌潦,北京印刷圈內又傳出新的消息。目前,某外商正與北京當地國有印刷企業商洽合資事宜,其投資力度可能超過中華商務,而且合資企業將拿到出版物印刷的許可證。此外,北京兩家民營印刷企業擬設立合資工廠,外方投資預計均在千萬元人民幣以上。R.R.當納利公司最近也表示,待上海的印刷廠發展成熟之后,將考慮在北京設廠。

  香港貿發局助推

  在滲入內地傳媒業的進程中,港資較之其他外來資本具有近水樓臺的優勢。

  1月30日,香港貿易發展局出版印刷業發展報告,闡述香港及內地的行業現狀,剖析內地行業政策的變化,敦促香港印刷商把握機遇。報告指出:內地正逐步放寬對外資企業進入印刷行業的限制,港商可借此擴展在內地的印刷及包裝業務。

  該報告提出通過版權貿易創造印務訂單的新思路,建議香港印刷商借助在海外及內地的人脈,于海外出版商與內地出版社之間穿針引線,促成版權交易,進而獲得相應的印務訂單。

 。苍拢度,利豐雅高對上述報告做出積極回應,并表示:內地行業條例的放寬,將對內地印刷業和本集團發展大有益處。

  北京印刷業引資的最大目標正是香港。北京市新聞出版局人士透露,今年擬組織印刷企業赴港召開發布會,展示北京業界的實力;2003年北京印刷業的重點工作之一是,舉辦京港出版物質量互評活動。(見習記者 李若愚)


相關報道:
遼寧省印刷技術研究所先后獲64項科研成果獎(圖文)
中國首個行業CBD浮出水面 上海國際包裝印刷城封頂
第四屆華南國際印刷及絲網印刷展覽會將在深圳舉辦
香港貿發局呼吁港印刷業掌握內地市場開放良機
青島華印包裝印刷物資市場開業
 
用戶注冊 | 站點導航 | 關于我們 | 為您服務 | Email我們

Copyright © 2000-2002.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景華紙業資訊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