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有前部門宣布,將在春節前后采取行動,再次嚴厲禁止發泡塑料餐具的后產使用,而環保餐具將成為其為主要替代品。
一再沉浮起落的環保餐具,能否此機會真正成為一次性餐具的主角?
投資門檻不高,把握銷售渠道是關鍵
據了解,目前一次性餐具全國每年需求量是100鑫億只,方便面餐具盒30多億只。環保餐具的主要種類包括紙板、紙漿、植物桿,淀粉等多種原料制成的環保餐具。
業內人士預計,環保餐盒要全部取代發泡塑料餐盒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春節將至,各環保餐盒生產廠家都忙得不亦樂乎,據了解,很多廠家已經提前將至少銷售半個月的產品生產出來了,備足貨源,像托盤、杯子等產品的超市需求量很大,家庭用量也比往日大幅增多。
“目前國內環保餐具的產能已經達到150億只,但是實際上生產銷售量遠遠不到這個數目。主要是質量和銷售渠道的問題影響銷售量!眹b資源綜合利用委員、北京凱發環保技術中心主任兼工董金獅說。
如果對銷售渠道有信心,董認為,投資環保餐具的門檻不很高。他對記者分析:技術設備方面,以紙漿模塑生產線為例,技術專利加設備需要300萬元左右,這樣一套設備的年產能大約是4000萬只。于配套資金,上述生產規模一般需要200萬-300萬,這樣大約500萬就可以建成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生產廠。
不過,有專家提醒投資者,隨著國家政策法規的步完善,環保餐具的消費市場將很快成熟,這時候進入,要考慮未來市場競爭中自己的規模及產品種類是否具備優勢,F在國內已經出現投資數十億專門生產環保產品(包括一次性餐具、食品、包裝等)的企業 ,一般來說,這樣的企業可以同時生產十幾個品種,避免了產品的單一化,同時規模化使其具有成本優勢,應該說,在未來市場競爭中,這樣的企業將有更多的勝算。
在投資的過程中,董金獅還提醒投資者注意:了解原材料來源,盡量做到國產化;把握銷售市場;注意利用的相關政策。
另外,董金獅建議投資者不要盲目上馬項目,結合自己資金情況,保證足夠的流動資金以及后期產品的開發資金后,選擇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政策執行尚有漏洞,市場還在發育中
除了資金投入本身,投資餐具特別在、需要注意的是政策導向和落實情形。
其實,早在1999年1月,國家經貿委明確規定,要在2000年底前淘汰一次性發泡餐具。針對各地落實情況,2001年4月、5月,又分別下發文件,要求在全國范圍內立即停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推廣替代產品。
但記者了解到,盡管國家相關部委三令五申,但是迄今為止,北京一次性餐具市場仍然有20%-30%被發泡塑料餐具占領。在其他城市,情形甚至更糟。
“低廉的成本、執法不嚴甚至無法可依等因素成為發泡餐具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币晃灰堰M入一次性餐具市場10余年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發泡塑料餐具對環境和對人體的危害眾人皆知,影響環保餐具占領市場的因素究竟是什么?董金獅認為,現在一次性餐具行業內部的問題主要是價格:“一個字,'貴',F在發泡塑料餐盒成本是每只7到8分,而環保餐具的成本最便宜的也要1毛5以上,紙漿模餐具要3毛以上。相差一倍或者的價錢!
消費者對環保餐盒的認同度不高也是發泡塑料餐具存在的原因之一。價格成為影響消費者認同度的主要壁壘。我國消費者習慣使得發泡塑料餐具仍然有很大的生存空間。
“再有就是政策的因素,F在處罰不嚴,處罰的依據不足,力度不夠!苯皙{介紹,某地一家違規生產發泡塑料餐具的公司,被查處時罰單上寫著應交罰款50萬元,但是在該公司的上下“活動”后,只交了5元便了事。執法主體單位不清。認為在產品運出工廠之前執法位單位是技術監督部門而運出工廠之后才屬于工商管理部門。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部門之間相互推諉,'誰來執法'是一個很不具體的問題。
不過,這次有關部委的“春節行動”表明,國家推行環保餐具的政策方向和決心不會改變,在市場發育期內進入,也許是投資者不錯的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