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紙箱行業隨著浦東改革開放的發展而發展,國際跨國集團和各國外商紛紛涌進上海市場。帶動上海紙箱、紙盒包裝的大發展。十三年來產值以平均增長30%的發展速度,超過全國包裝行業平均增長18%的速度。2002年預計產值達到45億,產量達到12億平方米,利潤總額達到3.5億元。
十三年來取得高速度發展,離不開行業不斷加強技術改造,提高科技含量,從而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目前有代表紙箱企業實力的瓦楞紙板生產線111條,各種中高檔水性印刷開槽機和模切機近400臺,充分反映上海紙箱行業的先進技術水平。目前上海有紙箱企業近700家,而且還在不斷發展,外商、港臺地區及各省市紛紛來滬開辦紙箱企業,總之,上海紙箱包裝發展形勢和趨勢是很好的。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和辦世博會將會帶來更好的發展,為發展帶來一定的機遇。
目前上海紙箱行業有大中型紙箱企業近80家左右,其余都是小型紙箱企業。根據目前的市場情況,100條瓦楞紙板生產線完全能夠滿足市場需求,換句話說:關掉近600多家小廠是不可能的,大有大的優勢,小有小的優勢。行業協會必須進行行業內部協調,于1996年提出調整行業內部生產結構,推行“集中制版、分散制箱”合作生產新格局。
行業內部必須解決兩大矛盾
上海紙箱行業瓦楞紙板生產線發展過多,許多大中型紙箱企業瓦楞紙板生產線開機率不足,業務大量不足,先進設備不能發揮應有作用,據1997年協會調查,瓦楞紙板生產線開機率只有42%左右。
紙箱小企業仍用落后陳舊的手工單機式單面機生產紙板,紙箱質量存在嚴重問題,紙箱成型后放在太陽里曬,造成紙箱曲巧不平整,陰雨天氣紙箱潮濕。
這兩大矛盾只有通過行業內部合作,采用“集中制版、分散制箱”來解決,從而提高整個紙箱行業質量水平。
協會協調 調整生產結構 提倡合作生產
協會為了推行“集中制版、分散制箱”合作生產新格局,召開多次大中小紙箱企業總經理(廠長)座談會,聽取各方面意見。擁有瓦楞紙板生產線企業認為可行,有利于企業擴大生產、提高開機率,但是小紙箱企業顧慮重重,普遍認為:紙箱利潤很低,原來一家生產,現在二家合作生產,利潤一分為二不合算,難以接受。協會認為要解決上述問題必須有一個過程,必須用事實來解決問題。協會在行業中選擇典型、總結率先向大廠購買紙板加工紙箱的上海愛思包裝有限公司和上海瀚殷實業公司紙箱廠兩家的經驗,重點介紹降低生產成本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在年會上作了重點交流,用事實解決與紙箱企業的思想顧慮。另方面協會對紙板價格進行協調,以“薄利多銷,互惠互利,合作生產,共同得益”的原則,制訂行業制版銷售價。協會制訂紙板銷售價公式是:紙成本+7%紙損耗+加工費=紙板銷售價。貫徹大廠讓利、薄利多銷原則,根據是大廠開機不足利用空檔生產紙板提高開機率,所有費用已進入成本,如擴大紙板生產就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小紙箱企業提高紙箱質量,降低原紙損耗,減少場地和人員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推行“集中制版,分散制箱”雙方得益,共同發展。
經過協會幾年努力,上海紙箱行業通過行業內部生產結構調整,普遍采納“集中制,分散制箱”,形成了生產新格局。目前95%以上的小紙箱企業向大廠購買紙板加工紙箱。改變單機手工加工紙板式單面機生產紙板的局面,逃汰落后陳舊的設備。原來紙損耗率在15%降低到2%,成本降低,經濟效益提高,普通經濟效益高于大廠,如上海愛思、瀚殷、新通聯、亞業、眾鑫、實榮、國麗等企業銷售在1500萬元至2000萬元,利潤都在10%以上。他們認為搞瓦楞紙板生產線費用高開支大,銷售達不到2500萬元就會虧損,F在日子好過,目前有瓦楞紙板生產線的企業絕大多數向小廠供應紙板。有的企業供不應求,如上海福光、金海、民新、中鉅、景鋒、亞洲、聯合都供應紙板比重較大,福光、金海要占到銷售總額70%,民新占到銷售總額50%,這三家企業需求量較大。業內人士認為,協會提出調整行業內部結構,推行“集中制版,分散制箱”行業內部合作生產新格局模式是正確的,帶動整個行業的共同發展。
“集中制版,分散制箱”是紙箱行業發展必由之路
經過實踐證明:紙箱行業要發展,必須貫徹大中小紙箱企業“集中制版,分散制箱”合作生產、共同發展,以大帶小,共同得益的原則。有實力的企業搞瓦楞紙板生產線發揮先進設備的作用,小廠利用先進設備發揮優勢生產小批量、多規格的產品來彌補大廠的不足,從而達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所以說“集中制版、分散制箱”合作生產新格局是整個紙箱行業發展必由之路,也是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僅是上海紙箱行業發展的方向和趨勢,也是全國同行業的發展方向和趨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