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箴言
■廠長沒有膽識不行,企業沒有實力不行,發展不把握機遇不行。只有勇于實踐,敢冒風險,才能抓住機遇,促進企業的大發展。
■要想在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堅持兩條腿走路,既要鞏固國內市場,也要開拓國際市場。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質量是我的生命。今天的質量就是明天的市場,放松一份質量就等于放棄一份市場。
■害怕困難,就不能當領導;畏懼風險,只能永遠落后。有了關鍵時刻能拼上、豁上、苦干、決戰的干部隊伍,華泰才能戰勝困難,不斷創造新的業績。
■智力比知識重要,素質比智力重要,覺悟比素質更重要。
■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從中國國情來講也需要以身作則來帶動。失去拼搏、奉獻,什么事也搞不成。只有勤政、廉政,企業才無往不勝。
■企業發展了,若不能以身作則,帶領班子繼續勤政、廉政,吃喝玩樂,企業是不會搞上去的。
■要搞好一個企業,關鍵是人的問題。只要解決了人的問題,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而要解決人的問題,第一要以情感人,第二要有制度保證。
■責任與生命相伴,盡職盡責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責任有多種,能夠盡到社會責任的人才是高尚的人。我所渴望的,就是做一個盡職盡責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要求別人做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做事要講原則,要一視同仁。
李建華,一位從農家走出來,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長起來的優秀企業家。他吸取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精華,繼承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優秀品格,飽蘸濃情與汗水,在黃河三角洲這塊共和國古老而年輕的土地上,書寫著振興民族造紙業的歷史,譜寫著一個社會主義優秀企業家的執著追求。
二十年如一日,李建華始終用以身作則、廉潔自律、誠信務實的精神風貌,展現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風采;以振興中國造紙工業,立足于世界造紙產業之林的頑強信念,譜寫出一名優秀企業家開拓進取、拼搏奮斗的生命之歌。他也因此而被稱之為實踐“三個代表”的楷模、鑄就造紙業民族品牌的優秀企業家。
心底無私天地寬
縱觀華泰集團的發展史,現任華泰集團黨委書記、總裁李建華所走過的足跡,我們看到的是他灑下的汗水,付出的心血。二十多年來,他的工作和生活的主題就是既樸實而又非凡的兩個字———奉獻。
有人曾為李建華做過這樣的統計:自1976年參加工作至今,整整26年,9000多個日日夜夜,他僅僅有8個白天是在家中渡過的。在他的日程表上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也沒有病休日,他的一腔熱血、青春才華全都無私地奉獻給了自己執著追求的事業。
李建華有一個溫暖的家庭,但為了華泰集團這個大家庭,他總是舍小家而顧大家。1988年的大年三十,在那個團圓的時刻,他的家里卻是另一番境況:70多歲的岳父患病臥床不起,整日操勞的妻子也累倒了,近80歲的老母親和兩個幼子,眼睜睜地盼望他能回家過個團圓年。哪曾想,李建華也因過度操勞正在辦公室的沙發上輸液。打完吊瓶,他先到每個車間仔細查看了一遍,隨后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往家走。當他邁進家門時,他的心一下子揪緊了,望著病臥床榻的岳父,看著苦累不堪的妻子,聽著母親的責怪和孩子們不停的抽泣聲,他再也忍不住了,俯下身,顫抖地抱著孩子,淚流滿面。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李建華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他的內心世界甚至比一般人更豐富。面對家人,他怎么會沒有深切的內疚之感?但他只能把這一切深深裝在心里,用另一種方式把愛傳播給成千上萬的人。
李建華一生中最深愛的是自己的母親,并渴望有朝一日能讓母親過上好日子。但是,隨著華泰的不斷發展壯大,他與母親相聚的時日反而更少了。1994年7月,在投資1500萬元新上長網多缸1760紙機試車的節骨眼上,李建華80多歲高齡的母親突患腦血栓。他多想回家守護在母親身邊,然而,他深知這次試車能否成功決定著企業的命運。于是,他咬咬牙,直到晚上10點鐘,他才飛奔回家,緊攥著母親失去知覺的手,整整陪了母親一夜。第二天凌晨5時,他淚流滿面地俯身在母親耳邊輕聲說:“自古忠孝難兩全,公司還有急事,他們在等我,我得去了,下班后我早點回來陪您!彼徊揭换仡^,一步一揪心地離開了母親。當他忙完一天的工作,正準備趕回家時,母親永遠地離開了他。這個鐵打的漢子,此時感到仿佛天塌地陷一般,他一遍遍地喊著:“娘啊———兒子不孝!”
此后,他強忍悲痛,暗流眼淚,把對母親的那份未盡的孝心,投注到孜孜以求的造紙事業中。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安裝,設備調試終于成功了。當紙機正常運轉、紙張正常卷取時,大家都哭了。他們心中明白,李建華為了這一切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恒久不變的本色
1983年,當而立之年的李建華走上了領導崗位時,便暗下決心,要讓企業員工和父老鄉親們一步步過上好日子。這樸實的想法成為其最初的原動力。同時,也正是這股原動力鼓勵著他走過近二十年的風風雨雨。他把自己和家鄉父老融入了中華民族這個大概念,為“中華安泰”,“拼上、豁上、靠上”,就成為他堅定不移的行為理念和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這或許也是他給企業定名為“華泰”的內在含義。
外界都說李建華是員福將,職工們卻說他是位干將,是拼著性命把企業搞好的。當年到利津拆遷紙機時,他們用螺絲刀、扳手等簡易工具,25天就拆下了人家當初用3個月才安裝起來的紙機。由于勞累過度,他得了面部麻痹癥,不能說話,又怕風寒。而他仍舊貼上膏藥,戴上口罩,靠寫紙條來指揮現場安裝、試車,硬是一個多月沒治病、沒回家。
“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是古今多少仁人志士追求的至高境界。然而,縱觀歷史,又有多少人敗倒在金錢的面前。但是,李建華頂住了。二十年來,他時時處處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拒腐蝕、永不沾,而且還把多年來上級獎給他的100多萬元獎金全部捐獻給了企業和“希望工程”。
企業發展了,條件富裕了,可李建華一心為公、率先垂范的廉潔本色始終沒有變。他工作、生活都一切從簡,從不舍得多花一分錢。然而,當職工患重病時,他卻拉著大夫的手說:“只要能治好病,盡管用好藥,別考慮花錢多少!睙o欲則剛,律己服眾。在歷次公司領導干部民意測驗中,他的優秀票率都是100%。
人心是桿稱,李建華用他高尚的品質、無私的奉獻、忘我的工作,寫就了華泰集團努力拼搏、奮勇爭先的創業史;他的崇高人格產生了強大的感召力和輻射力,更加影響和帶動了一大批人,這種眾志成城的浩然之氣,塑造了華泰的企業品格,鍛鑄了華泰的企業精神,形成了華泰的企業文化。
矢志不移的追求
作為一個社會主義企業家,李建華身上始終有一種神圣的責任感,他總是將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銘記在胸,向人民獻出真誠的愛是他矢志不移的追求。為消費者盡責,對職工盡責,向社會盡責是他人生寫照。
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滿意的產品,李建華嚴抓質量管理。當我們走進華泰的生產區,“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質量是我的生命”、“今天的質量就是明天的市場,放松一份質量等于放棄一份市場”的標語牌隨處可見。這些口號不僅牢牢鑲嵌在車間廠房的墻體上,也深深鑲嵌到廣大職工的心坎上。1995年,牛皮掛面箱板紙及涂布箱板紙投產初期,因抄紙機出現誤差,生產出50噸不合格的紙品。然而,當時這種產品在市場上十分緊缺,剛好又有客戶主動上門攬貨購買,并反復說自己不嫌棄?衫罱ㄈA斷然說:“不合格產品不允許出廠的規定誰也不能改變,寧肯損失20萬元,也不能讓消費者受半點損失!辈⒇煶绍囬g主任當眾鋸斷那20多個紙輥。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作為一家大型企業的當家人,李建華憑著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成為我國造紙業實踐先進生產力的楷模,并一步步印證著這一真理。他經常說:“沒有好的設備,好職工生產不出好的產品;沒有高素質的職工,再好的設備也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睘榇,他將吸引人才、培養人才、實現人才的價值作為提高產品質量的首要條件。近年來,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本著年輕化、專業化、知識化的發展目標,他不斷加強人才梯隊建設。目前,已有近300多名素質高、懂經營、會管理,經過基層鍛煉的大中專學生走上了重要的管理和技術崗位,并先后有30多名高級工程師、專家、教授受聘于華泰。2001年,在李建華的倡議下,華泰又在全國造紙行業中首批建立起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擁有了自己的國家級技術開發中心,為進一步培養高素質人才,提高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李建華非常愛護與他風雨同舟的職工們共同創造的企業資產,就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著職工的權益。一次,一位老朋友找到他,要幾米舊鐵管,他就自己花錢。一個大型企業的老總,每天經手資金幾百萬元,可為了幾米舊鐵管,卻自己掏錢,這簡直有點不可思議。當我們問李總時,他堅定地說:“我不是在控制幾米舊鐵管,而是要在企業中樹立一個好風氣,真正形成一個為企業發展盡職盡責的良好氛圍!
過人的膽識與韜略
市場是企業行動的坐標,科技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在華泰集團的發展史上,經歷了5次大的飛躍,而每一次飛躍無一不是李建華以其特有的敏銳洞察力透析市場,大膽進行技術創新、改造的結果。
企業發展了,規模擴大了。但是,李建華并不滿足于現狀,他提出,要想在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堅持兩條腿走路,既要鞏固國內市場,又要開拓國際市場。1987年5月5日,華泰投入到出口衛生紙機的緊張施工中,李建華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同工人同吃同住在工地上,56天時間完成了土建安裝的全部任務。7月1日,一次試車成功,雪白柔軟的衛生紙從紙機尾端吐了出來。然而,檢驗結果表明:柔軟度差,尺寸不合乎出口規格。他二話不說把樣品裝進提包。10天后,他們的產品通過了外貿的檢驗。8月15日,第一批“椰樹牌”衛生紙運往香港,并一炮打響。這一戰役,從土建安裝到拿出合格產品,僅用100天時間,通過這一較量,全廠職工的自信心又一次得到提升。
1989年,國家治理整頓,緊縮銀根,市場疲軟,當時許多造紙企業等待觀望。而李建華憑著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以嚴謹的態度、過人的膽識做出決定:投資650萬元,增上新的紙機、鍋爐和變電站;I集650萬元巨額資金,這對于當時的華泰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他大膽決策,動員全體干部職工以風險抵押金的形式集資。眾人拾柴火焰高,不到20天就籌集到300多萬元。他頂著壓力,在項目隨時都會被勒令下馬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靠頑強的拼搏精神,苦干、大干,使整個項目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全部建成投產,創造了當時山東省造紙行業安裝史上的新記錄,并在大部分同行整頓徘徊的時候,搶先一步實現一次難得的飛躍,一舉成為年生產能力1.3萬噸的中型企業,人均利稅位列全省同行業首位,其他各項經濟指標也都名列前茅。截止2002年,集團總資產已達55億元,綜合經濟效益自1996年以來一直名列全國同行業前茅,并先后躋身全國520家重點企業、山東省重點培育的24家大型骨干企業集團之一,“華泰股份”成為山東省同行業首家A股上市企業,為企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藍天碧水留子孫
造紙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而目前我國造紙企業的現狀是小而不強,且技術裝備落后;同時,非木材纖維原料所占比重過大,消耗高、污染大,產品檔次低。為此,李建華在不斷進行技術改造,提高設備現代化的同時,以對社會負責、對子孫負責的高度責任感與使命感,將污染治理作為企業的“生命工程”。
環保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系統工程。為留藍天、碧水賦子孫,在李建華率領下,華泰集團先后投資3.5億元用于污水治理,開創了我國草漿堿回收成功投運的先例。增上了十萬立方米中段水處理,不僅使造紙黑液得到徹底處理,而且使造紙廢水完全實現了達標排放。今天,當人們走進華泰集團眼前卻是令人心曠神怡的另一番景象:一排排飾有藍白條紋的樓房掩映在綠樹叢中,成方連片的草坪、花壇沐浴在陽光下,蓮池游魚、曲徑回廊、假山亭榭點綴其中。整個廠區聽不到機器轟鳴聲,看不到污水臟物,聞不到一絲異味。難怪全國人大環境資源委員會主任曲格平贊嘆:“在華泰,我看到中國草漿造紙企業發展的希望!比欢藗兡睦镏,為了這個“希望”,李建華帶領廣大干部群眾孜孜以求了多少年。
李建華想留給后代的遠不止藍天與碧水。在集團的財務賬上清楚地記載著:1994年至今,華泰共向社會捐款519.91萬元。為國分憂,為政府解難,在李建華看來,這是社會主義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常說:“咱們社會主義走的是共同富裕的道路,絕不能看著別人有難而不管!
“責任與生命相伴,盡職盡責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李建華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二十多年來,他就是靠著這樣一種對企業、對消費者、對社會、對職工高度負責的精神,使當初名不見經傳的小廠,一步步發展成為蒸蒸日上的國家大型企業集團,并逐步與國際接軌,成為中國造紙界一面耀眼的旗幟。
將理想進行到底
有理想才會有發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逐步形成,給民族造紙工業帶來極其嚴峻的挑戰。為與國際大型造紙企業抗衡,2000年,李建華以其企業家的戰略眼光果斷決策,投資8億元從德國、奧地利引進整套技術裝備,增加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年產16萬噸高級彩色膠印新聞紙項目。據了解,這也是目前國內同行業現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個項目。為了鼓舞士氣,他再次響亮地提出:要生存發展,通過大規模技術改造達到世界先進生產力水平是必由之路。在這一鏗鏘有力的話語的激勵下,2001年10月6日,承載著5000多名華泰人汗水和希望的16萬噸新聞紙項目成功投產,并經過經濟日報、大眾日報、北京晚報等50多家報社試印合格,且完全達到進口產品標準。
在中國造紙業的備忘錄上,2001年可謂風風火火的“華泰年”。在這一年里,他們的16萬噸高級彩印新聞紙項目一次投運成功;投資13億元,年產20萬噸的輕量涂布項目順利奠基;與大眾日報開創中國第一支“紙報聯合艦隊”;被譽為“生命工程”的6萬立方米/天二期中段水項目成功投運;林紙一體化項目通過專家論證,初步列入國家重點項目;并被山東省政府確定為重點培育的24家大型骨干企業集團之一;在業內,首批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第一家博士后工作站正式掛牌;擁有了自己的國家級技術開發中心;“華泰”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面對成績,有人說,該歇口氣了,但李建華沒有滿足,他追求的是世界紙業的民族品牌,從來沒有在數不清的榮譽與鮮花面前而駐足。他把蔡倫的雕像立在廠區內,向人們昭示,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曾為中華民族帶來何等的榮耀,但飛速發展的西方造紙業使蔡倫的輝煌成為歷史,在今天,他要使過去的榮耀再度輝煌,讓世界矚目的造紙業在這里騰飛,華泰人要敢與世界紙業品牌比高低,為中國民族工業爭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