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造紙業的備忘錄上,“華泰”是一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他們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由一家默默無聞的小廠,迅速發展成為了中國造紙工業的先鋒,開創了中國第一支“紙報聯合艦隊”;在業內,首批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第一家博士后工作站正式掛牌;擁有了自己的國家級技術開發中心;“華泰”商標被認定為中國紙業惟一的馳名商標;創造了利潤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快速增長的奇跡。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中國造紙工業的出路何在?華泰集團正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引領著中國造紙業的發展方向。
古老的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造紙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在黃河三角洲,這塊飽蘸著中華文明的年輕的土地上,華泰集團這個以造紙主導產業的國家大型企業,在這里誕生、成長,并在短短二十多年里,迅速發展成為了中國造紙工業的先鋒,繼承并發揚著中華文明,成為黃河三角洲為之驕傲的榮耀。站在世紀交替的橋頭上,面對中國造紙工業的落后現狀以及與國際先進造紙技術巨大差距,中國造紙工業的出路何在?以李建華為核心的華泰人審時度勢,樹立了建設綠色生態紙業、建設百年華泰的遠大目標,揚起了綠色紙業的航帆,引領了中國造紙業的發展方向。
回首上個世紀,改革開放的春風,為華泰集團的茁壯成長提供了契機;廣闊富饒的黃河三角洲為華泰集團的可持續發展培育了沃土;社會各界自始至終的關愛與支持,為華泰集團的步步登高提供了無堅不摧的巨大動力。正是在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大環境下,執著進取的華泰人高舉振興中國紙業的鮮明旗幟,鍛鑄了“艱苦創業、自強不息、團結拼搏、求實創新、無私奉獻、精益求精”的企業精神,以真誠的人品、業內的精品、綠色環保的樣板贏得了市場的青睞、社會的認可。
科技為本實現騰飛發展一代偉人鄧小平曾經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比A泰集團始終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振興中國造紙工業為己任,全面推進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并以自己堅實的行動成為我國造紙業實踐先進生產力的楷模,一步步印證著這一真理。
華泰集團始建于1976年,當時,僅是一個擁有56萬元資金、35名職工和一臺1092舊紙機的小造紙廠,而如今卻已發展成為總資產55億元、員工5000多人、17條具備國內同行業領先技術裝備水平的造紙生產線、年生產機制紙能力60萬噸的國內造紙行業排頭兵,且利潤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快速增長,創造了造紙行業的奇跡。華泰集團之所以能在國內眾多造紙企業紛紛陷入困境并相繼倒閉的形勢下實現騰飛發展,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華泰集團正確實施了“科技興企”及以建立綠色生態紙業為目標的戰略決策,即:“從實際出發,不斷調整原料結構、產品結構;加大污染治理,通過技術改造,實施清潔生產;采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手段,從原材料的配比,工藝的加工處理、產品的生產、污染物的回收處理,一直到產品的銷售,實現全過程綠色化,構造一條完整的、封閉性的綠色生態產業鏈,營造一個物流有序、環境優美、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的良好格局,達到最佳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蓖ㄟ^多年實踐,華泰調整了原料結構和產品結構,提高了產品質量、檔次,實現了清潔生產,解決了污染問題,促進了企業發展目標和環境生態目標的同步實現,為企業贏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以科技為本,抓住機遇,不斷加快項目建設,擴大生產規模,使華泰在國內造紙行業中脫穎而出。
市場是企業行動的坐標,科技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在華泰發展史上,經歷了五次大的飛躍,而每次飛躍無一不是華泰領導層以其特有的敏銳洞察力透析市場,大膽進行技術創新、改造的結果。
“九五期間”,華泰集團投資8億多元對原有紙機全部進行了淘汰改造,關鍵部位全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實現了全部生產過程微機自動化控制,實現技術裝備水平的明顯提高。通過技術改造,使紙機技術裝備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提高了紙機效率和產品的技術含量,并開始逐步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成為中國造紙界一面耀眼的旗幟。
造紙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而目前我國造紙企業的現狀是小而不強,且技術裝備落后;同時,非木材纖維原料所占比重過大,消耗高、污染大,產品檔次低。為此,華泰集團立足現實,努力實踐著與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相適應,不斷縮小與國外先進造紙業的差距,進一步增強企業的自主技術創新能力。2001年華泰在全國造紙行業最早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術中心晉升為國家級技術中心,為華泰培養更多的科研開發人才、向高新技術領域拓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為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進一步提高產品的質量檔次和市場競爭力,華泰集團還全套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產線,實現現代化規模生產。1999年,在多方考察論證的基礎上,華泰又投資8億多元從德國整體引進增上了16萬噸高級彩色膠印新聞紙項目,并從奧地利引進了目前國內現代化程度最高、規模最大的日處理500噸廢紙脫墨生產線。2001年10月份成功投產后,不僅生產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高質量產品,而且填補了山東省高檔次新聞紙生產的空白。目前,華泰集團正加快國債貼息20萬噸輕涂紙項目建設,并正積極申報35萬噸SC紙項目,與30萬噸APMP漿廠配套建設。預計到2005年,將通過自身建設,實現造紙能力100萬噸的目標,為華泰集團的全面騰飛奠定堅實的基矗治理污染實現清潔生產環保工作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系統工程。清潔生產作為當今最先進的生產方式,正在被世界各國廣泛推廣,同時也是我國造紙企業追求的目標。然而,人們哪里知道,為了這個目標,李建華帶領華泰的廣大干部群眾孜孜以求,終于贏得了全國人大環境資源委員會主任曲格平的贊譽:“在華泰,我看到了中國造紙企業發展的希望”。
環境污染長期以來一直是制約造紙業發展的瓶頸。然而,華泰集團在發展中始終不忘用誠信回報國家、回報社會,努力為老百姓謀利益,為子孫后代造福,一直將污染治理作為“生命工程”來抓,先后共投資了3.5億元進行了污染治理。今天,當人們走進華泰集團,眼前是令人心曠神怡的新景象:一排排飾有藍白條紋的樓房掩映在綠樹叢中,成方連片的草坪、花壇沐浴在陽光下,蓮池游魚、曲徑回廊、假山亭榭點綴其中。整個廠區聽不到機器轟鳴聲,看不到污水臟物,聞不到一絲異味。難怪全國人大環境資源委員會主任曲格平贊嘆說:“在華泰,我看到了中國造紙企業發展的希望”,并親筆題詞:治理工業污染,建設綠色文明。
據專家考證,造紙行業污染主要來源于造紙黑液。為徹底根治麥草漿黑液的污染,1987年,華泰集團就積極尋求解決造紙黑液污染的方法,在國內無成功技術可借鑒的情況下,與勝利油田科技處、石油大學等共同研究,將造紙黑液成功用于稠油降粘。1995年成為國家環保總局、國家輕工業部第一批推廣麥草漿堿回收技術的21家試點企業之一,并在資金不足、沒有成功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積極引進新技術,冒著極大的風險,投資5500多萬元增上了100t/d堿回收項目。1997年8月,堿回收項目順利投產,僅用七天就甩掉油槍,實現黑液自燃,成為當時國內首家正常運轉的堿回收項目,開創了我國麥草漿堿回收成功投運的先例,被國家環?偩帧医涃Q委、國家科學技術部等五部委確定為“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作為樣板工程向全國推廣。
為使廢水排放達到國家標準,實現清潔生產,華泰集團于1997年從瑞典整體引進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和設備,增上了40000m3/d中段水處理項目;為治理廢氣,增上了煙氣脫硫除塵設備,用堿性造紙廢水吸收煙氣中的二氧化硫,脫硫率達到85%以上,達到了以廢治廢的目的。目前,公司堿回收能力達到260t/d,中段水處理能力達到10萬m3/d;黑液提取率達到86.3%,堿回收率達到78.1%,水的回收利用率達到63%,外排水COD達到380mg/l,低于國家二級標準70mg/1。此外,對于造紙廢渣,華泰集團還建成了一條灰渣制磚生產線,年處理灰、渣5萬立方米,使廢渣全部燃燒掉,實現了企業資源綜合利用;為了充分利用中段水處理后的污泥,華泰集團正進一步加大對污泥制肥技術的研究,徹底實現變廢為寶。
為更好地回報社會,造福人類,華泰集團在污染治理的同時,還積極進行治污技術的推廣。近年來,集團先后培訓了省內外10多家造紙企業,為造紙行業整體治污技術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貢獻。目前,華泰集團正著手實施“雙高一優”清潔生產項目——節水和環保綜合治理工程。該項目已列入國家第六批國債貼息項目計劃,華泰集團力爭將其建成全國造紙行業節水節能、資源綜合利用的樣板工程,創建國內造紙行業第一個環保生態工業園區,實現綠色生產。
林紙結合建設生態紙業造紙是資源加工型行業,污染和原料是制約其生存和發展的瓶頸因素。為此,有關專家提出林紙一體化是造紙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途徑。對此,華泰集團沒有逃避,在他們看來,為國分憂,為政府解難,這是社會主義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并始終以追求企業“雙贏”效益為目標,以為子孫后代留下藍天、碧水、綠地為己任,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加快原料基地建設,著手建立60萬畝速生林基地和70萬畝蘆葦基地,為此,今年7月,朱基總理到東營視察時,給予肯定,并進一步提出了投資100億元建設100萬噸漿廠及配套500萬畝速生林的要求。
根據世界造紙技術先進國家均以木材纖維為主要原料,產品質量、檔次遠遠高于國內的產品,且已基本實現無污染清潔生產的發展趨勢,結合國內造紙企業,特別是北方平原地區的造紙企業,大多是以麥草為主要原料發展造紙,是一種靠犧牲環境而獲取短期微薄企業效益的實際情況。華泰集團清醒地認識到,要想求得生存和發展,特別是與國外大公司相抗衡,就必須未雨綢繆,與時俱進,加快發展步伐,加快原料結構調整,提高產品質量、檔次,提高綜合競爭力。
為此,近年來,華泰集團不斷進行了可替代原料的研究和探索。蘆葦是一種良好的制漿造紙原料,其成紙指標優于麥草,纖維素含量高,制漿得漿率高。華泰集團位于黃河入?跂|營市,地處廣袤的黃河沖積平原,當地土地資源豐富,氣候適宜,十分有利于蘆葦、林木生長,水資源和交通運輸等條件較好,為華泰集團進行原料結構調整、建立蘆葦和原料基地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在進行了充分考證的基礎上,華泰集團于1998年著手進行70萬畝蘆葦原料基地的建設。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建成了20多萬畝蘆葦原料基地,并有10多萬畝蘆葦原料應用到了生產過程中,蘆葦年收量10萬多噸,占非木材纖維原料的50%,大大優化了非木材纖維的原料結構。到2005年,華泰集團將建成70萬畝蘆葦原料基地和10萬噸蘆葦漿廠。
加大廢紙利用是改善造紙原料結構的良好途徑。為加大廢紙的開發利用,優化原料結構,1997年,華泰集團又增上了包裝紙項目,以廢紙為主要原料,少量木漿作為補充,生產高檔箱板紙。2001年投產的16萬噸高級彩色膠印新聞紙項目,利用85%進口廢紙為主要原料,同時配用15%商品木漿,主要生產定量為45g/m2-51g/m2的高級彩色膠印新聞紙,達到了進口高檔新聞紙產品的質量求,滿足了高質量印刷的需要,提高了產品市場競爭力。據統計,目前華泰的廢紙年用量達到15.6萬噸,已占造紙原料比重的43%,成為公司原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了增產不增污。
依托綠色生態紙業的發展思路,使原料結構調整的戰略成為現實,從而大大提高了產品競爭力,為打造“華泰”百年綠色品牌奠定基矗近年來,華泰集團圍繞原料結構調整,不斷進行技術改造,提高漿的質量和產品質量。1996年增上了100t/d連蒸連漂項目,1997年,又增上了150t/d連蒸連漂項目,在全國同行業首家淘汰了蒸球制漿,實現麥草漿連續蒸煮、連續漂白,提高了漿的濾水性和紙的物理指標。通過技術改造,大大提高了產品檔次,打造了“華泰”品牌!叭A泰牌”系列紙及紙板自1996年以來連年被評為“山東名牌產品”。2001年底,“華泰”商標被國家工商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成為中國造紙行業第一個馳名商標。
林紙一體化是造紙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途徑。“八五”期間,國內有關專家提出了林紙一體化的發展思路;2001年,國家正式出臺了《關于加快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的若干意見》,把造紙林基地建設作為我國造紙工業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而華泰集團早就認識到了原料林建設的重要性,1999年,就在進行充分考察論證的基礎上確立了建設60萬畝速生林原料基地及配套30萬噸APMP漿廠的目標,并作為國債項目上報國家計委,與此同時,成立了山東華泰林業有限公司,形成了完整的林基地建設開發體系。
速生林基地建設是一項利國、強企、富民的工程,對于當地經濟的發展和環境改善具有重大的意義。為推動速生林基地建設,華泰集團采取提供苗木、統一技術管理、土地承包、保護價收購等措施,充分調動農民種植速生林的積極性。目前,華泰已建立了3000畝育苗基地和20萬畝速生林基地,在原料基地建設方面走在了全國同行業的前列。
。玻埃埃材辏吩拢保谷,朱基總理到東營視察時,提出了投資100億元建設100萬噸漿廠及配套500萬畝速生林的建議,這又為華泰集團林紙一體化建設及今后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預計到2005年,公司將最終完成原料基地的建設,把造紙的“第一車間”建到原料基地之上,完成原料結構調整,實現木漿、廢紙、非木材纖維原料比重“四四二”的目標,為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矗著眼未來建設百年泰面對成績,有人說,該歇口氣了,但華泰人沒有滿足,他們本著傳承中國千年造紙文化,造就百年華泰品牌的宗旨,把世界紙業之祖——蔡倫的雕像立在廠區內,昭示著華泰追求著世界造紙業的民族品牌的雄心。
華泰集團從未在榮譽與鮮花面前駐足。他們緊緊圍繞“艱苦創業、自強不息、團結拼搏、求實創新、無私奉獻、精益求精”的企業精神,把蔡倫的雕像立在廠區內,向人們昭示,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曾為中華民族帶來何等的榮耀,但飛速發展的西方造紙業使蔡倫的輝煌成為歷史。在今天,他們要使過去的榮耀再度
輝煌,讓世界矚目的造紙業在這里騰飛,華泰人要敢與洋紙比高低,為中國民族工業爭光!
我國加入WTO后,造紙行業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國際紙業大公司紛紛搶灘中國市場,中國企業應該如何應對?華泰集團的領頭人李建華胸有成竹地說:“中國造紙企業必須迅速擴大規模,增強實力,這樣才能與國際紙業大公司相抗衡;華泰集團的指導思想是先做強,再做大,與優勢企業強強聯合,建造中國造紙業的航母,共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實現雙贏!钡剑玻埃埃的辏A泰集團將通過自身建設與強強聯合實現機制紙年生產總量150萬噸的目標,形成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型紙業集團,并將華泰建成一個現代化的綠色生態工業園。
展望未來,機遇與挑戰并存。華泰人秉承著“搶抓機遇、迅速行動、不斷創新、追求卓越”的生存理念,借助一流的技術裝備、充足的發展資金、領先的治污水平、完善的人才儲備、可靠的原料保障,一定能夠在新一輪的國際市場競爭中永葆勝利者的姿態,再鑄中國紙業新的輝煌!
華泰集團小檔案華泰集團是集造紙、印刷、化工、熱電、育林、商貿服務于一體的國家大型企業集團,全國520家重點企業、省重點培育的24家大型骨干企業集團之一,現有總資產55億元,年生產能力60萬噸,預計2002年銷售收入突破20億元,利稅4億元。
該公司建設有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開發中心和全國同行業第一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通過2000版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隨著華泰“綠色紙業”戰略的全面實施,2002年,華泰建成獨具特色的環保生態園,成為全國首批、同行業第一個環保生態園,并在中國紙業掀起一股“綠色”潮流。(吳昀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