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環境的“黑液”,是造紙制漿業中長期存在的問題。濃濃的“黑液”,是制漿技術中的二次污染物。它使江河水臭、魚蝦難活。為此,國家不得不關閉多家不具備處理能力的中小型造紙廠。這也造成國外造紙業的乘虛而入,我國秸稈資源的浪費。
北京鶴望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國家科技、環保、輕工、農林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研究出“封閉式循環水解制漿法”和“生物地毯”兩項專利技術,實現了制漿用水的重復利用,消除了廢水排放對環境的污染,探索出“分散制漿,集中造紙,變污染源為資源化”造漿的新路子,從而解決了中小造紙廠的污染問題。“封閉式循環水解制漿法”吸收了傳統化學半化學制漿工藝和連續汽相制漿工藝的優點,同時,克服了傳統制漿工藝大量用水、用人、耗時以及產生大量“黑液”,獲取少量紙漿的缺陷。還克服了連續汽相制漿工藝對生產條件、原料要求高,高成本、低產出的弊端?蒲腥藛T說,在常溫、常壓下采用循環氧解方法,經分絲盤磨、軟化氧解、脫色增白三次處理,可得到各種高、中、低檔紙張所需的絕干白漿。國家環?偩殖崭本珠L祝光耀在一份報告中批示:“連續汽相制漿造紙工藝的突破,對解決我國草漿造紙污染和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問題闖出一條新路。”
在封閉式循環水解制漿采用的5項核心技術中,進行原料粗加工的搓磨分絲機,使分散制漿成為現實。工藝流程的最佳設計方案,需要年利用稻草、麥草、棉稈約6萬噸,相當于12至20萬畝種植面積的秸稈產量,合適方圓10公里左右的農村運輸。據介紹,用這種小型機,農戶可以就地加工,再將纖維束打包運往制漿廠。同時,還能就地清除10%的泥土、雜物等一次污染物。“封閉式循環水解制漿法”采用的另外兩項核心技術,能對“黑液”進行就地處理。漿料經“特制脫色劑”處理后,可直接將草漿變為白漿。在此過程中,擠出的白液與“黑液”放置一池,再添加“專用絮凝液”使濁水變清, C OD、BOD含量降低,通過廢水循環使用,達到無污染排放標準。“封閉式循環水解制漿法”是一項創造財富的綠色技術。用它生產紙漿,質量好、用途廣、價格也可相應提高。同時,還可省去很多成本及治污費用。據專家測算,一個縣上馬兩套6萬噸秸稈的處理能力,按每噸秸稈加工成纖維束120元計算,可增收720萬元。還能改變傳統草漿只能作瓦楞紙、箱板紙等高成本、低效益的狀況。
如今,作為用紙大國的中國,紙張的需求市場空間很大,而紙張質量的提高急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胺忾]式循環水解制漿法”實現的“分散制漿、集中造紙”是一種集約化的規模經營。它集合優良設備、優秀人才和優質經營。可集中處理造紙環節中的廢水,把造紙制漿生產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