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夾

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頻道 > 每日新聞 > 正文

新聞查詢


從“包裝大國”走向“包裝強國”
2002-10-16 中國包裝在線
    我國包裝工業自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全國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數百萬從事包裝產業的廣大職工勵精圖治、愛崗敬業、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使我國的包裝工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化。產業總體水平逐年提高,產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特別是出口創匯額顯著增長,一些產品不但在國內有著極好的聲譽,而且在國際上也有著很強的競爭力。

    據統計,包裝工業產值從1989年的279.37億元增長到2002年預計2500億元在右(1989年至2002年,我國包裝工業產值增長如左圖所示)。我國包裝產業結構的發展日趨合理,耗能量高的玻璃包裝制品所占的比重明顯下降,紙品包裝明顯上升,“環!薄ⅰ熬G色”包裝制品越來越受到業內人士及廣大消費者的關注。一些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裝潢設計作品獲得亞洲之星獎、世界之星獎。 

    短短的10余年,我國包裝工業總產值由200多億元增長到2000多億元,增長近十倍。可以這樣說,我國包裝工業僅用10余年的時間,就走完了發達國家半個世紀走過的路程。 

    我國的包裝工業之所以發生巨變,首先歸功于13年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所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我國包裝工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證明了只要充分體現了“三個代表”的要求,就能夠極大地調動包裝業員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表現出應有的責任感、時代感、使命感,從而有力地推進包裝業持續健康發展。 

    概括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國包裝業所發生的歷史性變化,可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我國包裝業的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包裝產品基本滿足各行業包裝客戶的要求,一些種類的包裝產品遠銷國外;我國已進入世界包裝大國之列,居第4位,進入新世紀后,我國正在向“包裝強國”邁進。 

    二是我國包裝科技取得了歷史性進步,特別是以現代科技在包裝業的廣泛運用為標志,我國包裝產品的質量、科技含量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如納米包裝材料的研制;北大方正推出的結構設計裝潢設計和彩色印刷為一體的包裝設計系統;全自動液體包裝機、紙箱成套設備、塑料凹版印刷機等,均具世界先進水平。 

    三是我國包裝行業的結構不斷優化,對能耗高,不利于未來生態資源發展的包裝制品的比例進行了較大的調整,包裝產品的結構日趨合理,其中能耗高的包裝制品所占的比重明顯下降,如玻璃包裝制品由1995年的608萬噸,降至2000年的452萬噸;而能耗低的紙品包裝由1995年的642萬噸上升到2000年1300萬噸。 

    四是我國包裝業十分重視環保包裝產品的開發與研制,“綠色”已普遍成為包裝業內人士關注的主要課題。紙漿模塑餐具的普及、可降解塑料的應用、蜂窩紙板的推廣,“以紙代木”包裝材料的開發等等,越來越受到包裝用戶及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五是我國包裝行業的體制、運行機制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包裝業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股份制企業、合資企業、外商獨資企業、跨國公司、上市公司不斷涌現;包裝業與之相關的產業協調發展。另一方面,我國包裝業的市場體系及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 (王欣) 


相關報道:
中國包裝產品質量認證中心更名為中包認證中心有限公司
綠色包裝代表團應邀赴德考察學習收益菲淺
菏澤印刷包裝器材交易會11月舉行
紙容器在飲料包裝中的應用
安徽桐城包裝印刷業占據鄉企半壁江山
 
用戶注冊 | 站點導航 | 關于我們 | 為您服務 | Email我們

Copyright © 2000-2002.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景華紙業資訊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