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造紙行業增長勢頭強勁,凈利潤近乎翻番。據國家統計局
的統計,2002年1至5月,我國累計生產紙漿413.09萬噸,機
制紙765.78萬噸,機制紙板522.53萬噸,分別較上年同期增
長12.96%、20.39%和12.56%。
實現銷售收入709.68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2.32%;利
稅總額60.99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38.86%;利潤總額27.
79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83.39%。此外,毛利率水平由2001
年全年的15.37%提高至16.67%,應收賬款較上年同比增長
8.29%,產成品存貨微增0.46%,虧損企業虧損額減少12.5
2億元,較上年同比減少16.04%。
這些數字表明:整個行業正處在一個欣欣向榮的局面中。而出現行業
大幅增長的原因大體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國家對造紙行業的投資力度加
大,重點企業技改項目的效益開始顯現。1999年、2000年和20
01年,國家增發國債資金中分別有90億元、105億元和70.4億
元用于技改,而造紙被確定為“六個半標志性目標”之一,得到了重點支
持。目前造紙業國債技改項目已經實施了21項,總投資140億元,其
中貸款82億元,重點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得到了明顯增強。
二是部分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獲得了長足發展。外資企業由于投資規
模大和技術水平先進,一直在行業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而自今年4月1
日起,我國施行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把化學木漿、原料林基
地建設和部分高檔紙及紙板生產列入鼓勵外商投資的產業目錄后,外資發
展速度明顯加快,勢頭直逼國內紙業。
三是國家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的結構性調整,虧損企業家數的逐步
減少為行業整體效益的提升作出了貢獻。造紙企業屬資金密集型行業,企
業規模的大小往往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企業的經濟效益。近年來國家對行
業內中小企業進行結構性調整的力度逐步加大,部分地區對年生產能力小
于1萬噸的企業進行關、停、并、轉,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企業的規模
化運營。
而與行業整體發展狀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市公司的業績卻出現大
幅度下降。18家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為0.01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87.84%;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2.62%,較去年同期下降18
3.13%;從凈利潤的角度來看,有4家公司出現虧損,占上市公司總
數的22%;而凈利潤出現增長的公司只有5家,占上市公司總數的2
8%,其中業績增長幅度較大的只有華泰股份(600308)和晨鳴紙
業(000488)兩家,恒豐紙業(600356)業績增長平穩,民
豐特紙(600235)和福建南紙(600163)的增長幅度較
小。
從子行業的角度來看,文化紙和特種紙的業績較好,平均每股收益分
別為0.16元和0.15元,凈利潤增幅分別為47.9%和12.1
5%,與行業整體增長保持了同步。新聞紙和包裝紙的業績較差,平均每
股收益分別為-0.04元和-0.17元,凈利潤降幅分別為133.
71%和111.15%。新聞紙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市場供過于
求的影響,價格出現大幅下跌,導致利潤增長跟不上銷量的增長;包裝紙
子行業出現虧損的原因:一是由于行業本身利潤率較低,競爭較為激烈;
二是由于部分企業自身的結構治理出現重大問題。比如ST長控(600
137)就出現了大股東占用上市公司巨額資金,且企業自身官司纏身等
問題。總體來講,上半年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完全不能代表造紙行業發展
的全貌,上市公司的經營治理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