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我國紙及紙板消費量達3683萬噸,年增長率大于3%,人均消費29公斤,但這個數字僅為世界平均消費水平的一半。
2001年全國紙及紙板生產企業有4000家,其中有20多家上市公司,全國紙及紙板總生產量業已達3200萬噸,居世界第二位。
據專家預測,到2010年,我國紙制品的消費量將達到5000萬噸以上,人均消費36公斤以上,年增長率將保持在4%以上。
較大的人口基數和紙張消費的高增長率使我國成為世界造紙市場惟一的亮點。許多國外廠商紛紛在華投資建廠。專家指出,從今年到2015年,我國紙板需新增生產能力4300萬噸,新增投資額4900億元,年約需投資320億元。
國際資本看好國內紙業
我國的紙業在產量居世界第二位占到世界總產量1/10的情況下,每年仍大量進口紙制品(如去年進口紙制品1300萬噸,而出口量只有70萬噸到80萬噸)。且進口需求量呈持續增長態勢,20世紀90年代初,進口率為11%,今年的進口率已經達到了20%。在此種情況下,許多外國企業紛紛到中國投資設廠,如印度金光集團、芬蘭的芬歐匯川等。中國輕工業協會信息中心二處郭永新處長指出:目前中國紙業生產已經呈出國際化的趨勢。但同時由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國際競爭的加劇,我國紙業市場已由“生產制勝型”向“戰略制勝型”轉變,這就意味著前幾年造紙廠只要生產就會有人買的情況已經不復存在,而要在國際化的競爭中取勝必須要握準市場的脈搏。
待開發產品有600余種
據郭處長介紹,在國外生產的1200余種應用紙張中,國內目前只能生產600多種紙張,市場上存在許多空白點。
如新聞紙屬于國家重點保障的項目,目前國內的大型企業基本上可以滿足用紙需要,潛在商機自然也有限。而生活用紙由于入門門檻比較低,又容易一擁而上、盲目跟風,導致惡性競爭,所以郭處長提醒投資者介入這一領域應慎重。目前金光集團旗下的四家造紙企業中,只有生活用紙廠是虧損的。而每天都在各種媒體強烈轟炸、看起來形勢一片大好的衛生巾行業目前全國有1000多條生產線處于閑置狀態。
另外,在2002年上半年的紙制品進口統計表中可以看出,瓦楞原紙的進口占了大宗的份額,從供不應求的品種入手,才能取得市場佳績。
涂布紙是市場亮點
郭處長指出,目前涂布紙的進口量很大,供不應求,具有極其廣闊的市場前景。
涂布紙和銅版紙一樣屬于高檔印刷紙,也都是我國進口紙中的大宗產品。銅版紙一般用于高檔圖書的印刷,而涂布紙可用于中低檔圖書的印刷,印刷質量比銅版紙差一些,但成本相對較紙。銅版紙的制作原理是許多層的壓制,大多為100%化學木獎學金,化學木漿產紙質量高,成本自然就高。而涂布紙的原理為一層一層的涂制,而且由于紙漿成分的改變,降低了成本。
我國的涂布產品在成本上沒有競爭力,另外,國外在涂布紙的基礎上又研究出了成本更低的超級亞光紙,目前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這種紙還沒有引入我國。如果國內企業能加大研發力度,增加科技投入,在我國廣闊的造紙市場中一定大有可為。
開發紙業有資金政策扶持
造紙業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因此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持。國務院連續幾年對一批重點行業進行經濟上的支持,具體來說就是“國債貼息”,即銀行向企業提供貨款,利息由國債貼補。造紙業是資本密集型行業,一個項目就要上億乃至十幾億元,因此部分企業投資造紙項目,目的是獲得貸款,賺取利息差額,用這種方法,兩三年既可獲得兩三億元的利潤。此外國家還采取了“債轉股”等方式對企業進行支持。在國務院今年公布的重點扶持的項目中造紙業作為惟一一個輕工行業中的子行業與其他整體行業并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