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紙業類上市公司有不俗表現,青山紙業曾攜吉林紙業領漲兩市。更有意義的是:自去年股市大調整以來,市場很少出現行業板塊熱點,一般都是以地域范圍、股本規模、或純粹概念的形式展開,因此,紙業板塊突然成為市場焦點,應該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在里面。
一段時間以來,紙業類上市公司整體形象接連受損,且不說青山紙業在二級市場上套牢一大批投資者、銀鴿投資在銀廣夏上遭遇滑鐵盧、江西紙業的業績上窮碧落下黃泉;就從整體上來說,紙業板塊在2001年業績大幅下滑、2002年中期出現多家虧損公司、以及遠低于市場平均水平的業績,那么,它們現在咸魚翻身,力量來自哪里呢?
長期以來,市場對造紙業有種種誤解,一些上市公司不規范的經營行為又加深了市場的印象。其實,造紙業作為國內少有的幾個從總量上供不應求的行業,并非一些人所認為的“夕陽產業”,而是一個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非常有發展潛力的行業,有如食品業一樣,是“永不衰竭” 產業。在全世界制造工業中,位居汽車工業之后,居于鋼鐵工業和航空航天工業之前。早在1995年,美、加、日、北歐等發達國家中,紙業已成為經濟中十大支柱制造業之一。而我國,在未來10年到20年的時間里,紙和紙制品的產值將超過鋼鐵、煤炭、水泥、石油的產值,僅低于糧食。其基本特征和發展趨勢為林紙一體、資金和技術均較密集、規模效益顯著,集中度越來越高、產業關聯效應大。
雖然行業的發展空間大、前景廣闊,且根據宏觀統計數據,造紙業的利潤額是快速增長的,但有如房地產板塊一樣,紙業上市公司的整體業績并沒有反映行業的真實發展狀況。我國造紙企業,包括上市公司,數量多、規模小、產品品種少,檔次偏低,在倡導產業重組和加入WTO后面臨多種競爭的今天,在未來一段時間里,造紙企業也必然發生以整合資源為特色的大規模的資產重組,一批造紙類上市公司也將借此契機做大做強,從而使整個行業充滿投資機會,畢竟野百合也有春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