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夾

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頻道 > 每日新聞 > 正文

新聞查詢


塑料餐具"橫行"市場 紙餐具卻無人問津
2002-09-03 新華網
  盡管政府“禁白令”高懸,新疆環保餐具生產企業卻連連敗出市場,在發泡塑料餐具屢禁不止的進攻下,時至今日,原來雄心勃勃的4家環保企業已有3家相繼歇業,僅剩一家苦苦掙扎。 

  大門上褪色的牌匾,緊閉的辦公樓,露天堆放的設備,瓦礫遍地的車間,面對如此景象,記者無法相信這是成立才5年的貝克樂公司。在全國紙餐具行業,它的生產規模曾排名全國第三、西北第一。按照公司生產能力,它每年可以生產1億只紙餐盒?墒峭懂a后,每年只能生產600萬只,經營額140多萬,不到預期的十分之一。在產品積嚴重、資金嚴懲短缺的情形下,貝克樂公司被迫轉產。 

  雖然紙餐具生產企業不斷破產,但市場對一次性餐具的需求卻有增無減,其中,僅烏魯木齊市每天就要消耗15萬只。記者在烏魯木齊一些業主和顧客較多的商貿城看到,送餐者及就餐者大多使用一次性餐具,但用的是已被政府明令禁止使用的發泡塑料餐具。有調查表明,烏魯木齊市場上使用的一次性餐具95%以上是發泡塑料。經營了5年紙餐具再也做不下去的張永樂稱,“就是發泡塑料餐具把我們擠得無路可走! 

  記者了解到,在國家環?偩忠笾鸩浇顾芰习l泡餐具的使用后,繼北京、上海等城市之后,烏魯木齊市于1997年也下發“禁白”通告。正是看到“替代品”的市場前景,貝克樂等公司才借政府“禁白”東風,投資創業,搶抓商機。然而時至今日,禁白令猶在,當初雄心勃勃的經營者卻淹沒在“白色污染”中。 

  在注重健康消費的今天,貼有“綠色”標簽的紙餐具卻無人喝彩,一家破產企業老總一語道破其中奧妙:質量競爭成了純粹意義上的價格競爭,源源不絕的“禁品”低價搶市,環保企業無力回天。 

  他說,一條生產一次性發泡餐具的小型生產線大約200萬元,而一條小型環保餐具生產線約80萬元,看起來似乎后者投入比前者低,但從原料來看,環保餐具就無優勢可言。一只發泡餐具僅需材料5克,而環保餐具則需15克,且原料價位相差甚遠。 

  正是原料上的差距,致使發泡餐具擠占了環保餐具的生存空間。新疆區環保局一位官員稱:在新疆市場上,一只發泡餐盒的市場價格為0.1元左右,而每只環保紙餐盒卻為0.26-0.30元,差額巨大,有利可圖使得投機經營者不斷增多。 

  張永樂說:“發泡餐具的低價傾銷給了我們致命打擊。紙制品企業全是新建企業,規模相對較小,而原料價格一時又降不下來,防油劑等幾乎全是進口產品,生產成本不可能像發泡餐具下降一半,所以只能一天天被擠垮! 

  在烏魯木齊市率先“禁白”后,1999年1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出紅頭文件,規定到2000年12月31日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然而,限定的時間已過去一年多,本該銷聲匿跡的發泡塑料餐具仍大行其道,使限令的制定者不免有些尷尬。 

  此情此景令自治區環保局黨組書記艾努瓦爾不勝感慨,他指出,有了禁令卻沒有對違規者懲處的法律依據,是政府雖令不行的原因之一!皣覍χ卫戆咨廴救狈τ袕娭菩、有法律效力的條文。國家經貿委對生產企業和餐飲企業都有禁白要求,但國家對流通領域沒有做出禁止銷售的規定,對繼續使用的企業也沒有相應的處罰辦法。” 

  此外,政府職能部門忙于落實一些國家級環保項目,無暇顧及類似“小”的環保內容。艾努瓦爾坦言,環保部門相大部分精力都投在了烏魯木齊大氣治理、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等重點項目上去了,用在治理城市固體污染力量相對弱些。 

  反思5年來經營環保餐具的遭遇,張永樂對政府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禁白之所以屢禁不止,主要是政府還在用計劃經濟的手段解決市場經濟問題,靠反復下文;而發泡餐具企業用的卻是市場經濟下的價格手段,結果造成政府有令難行,雖禁不止。” 

  張永樂建議用稅收杠桿進行調節,而不是簡單地發一紙文件!皯摶蘖钣跓o形中,對禁止行業征收高稅收,而對于扶持的行業,把征收的高稅收用于專項補貼,如環保產品補償!


相關報道:
紙餐具丙烯酸類防水涂料投產 產品工藝世界首創
北京千嬉天迪綠色環保紙餐具生產線亮相科博會
弘祥包裝材料公司的環保紙餐具專用原紙投放市場
廣西大學研制出全甘蔗渣生產紙餐具技術
 
用戶注冊 | 站點導航 | 關于我們 | 為您服務 | Email我們

Copyright © 2000-2002.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景華紙業資訊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