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經濟的發展帶來各類商品包裝用量的急劇增加,使得包裝行業得以飛速發展。據了解,我國包裝工業僅用20年的時間,就走完了發達國家近40年的發展路程。最近的統計數據表明,到2001年,包裝工業總產值已達2376億元,在國民經濟40個行業中從第40幾位上升到現在的第15位。
包裝業:好大一片天
在經過20多年的發展后,我國包裝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全國有縣以上的包裝企業近2萬家,從業人員250多萬人。包裝業發展的20多年來,包裝工業總產值由1981年的72億元,上升到2000年的2200多億元,年遞增18.6%。
包裝市場的繁榮一方面緣自國內市場對包裝產品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出口產品大幅增加的拉動。目前,我國的包裝企業直接為3萬億元的國內商品和1200多億美元的出口商品提供配套包裝服務。隨著中國進入WTO,中國產品的出口將隨之增加。據初步預算,我國主要出口產品,如服裝紡織品、機械制造類產品、農產品等都將有較大幅度增長,每年可望出口額增加80億美元至100億美元左右。產品出口增加的結果,必將帶動相應產品包裝的大幅增長,而要滿足數量如此巨大的商品包裝需求,無論從包裝制品的數量、花色品種,還是質量要求看,都必將形成一個發展潛力無窮的現代包裝制品需方大市場。
盡管如此,我國包裝業的規模卻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據統計,全球近年包裝材料與容器的消費市場規模已在6000億美元左右,美國該數據超過了1200億美元,領先于其他國家。如按人均包裝消費金額看,美國達463美元(低于日本人均617美元的水平),遠遠高于中國。
有關專家認為,目前中國包裝行業總體水平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落后許多年,但這一差距也顯示出中國包裝行業生長的潛力。同時,可以肯定,隨著經濟高速發展所形成的對大量包裝制品的需求,為生產這些包裝制品產生的對包裝原輔材料和對有關加工技術成套設備的需求將會很大。
加入世貿組織考驗中國企業
據了解,由于對中國包裝市場前景的充分看好,使得外國包裝巨頭紛至沓來。目前,世界著名跨國包裝企業如瑞典的利樂公司、美國的國際紙業、OI公司、澳大利亞的ACI公司、法國的圣戈班公司等都紛紛來華投資辦廠,他們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帶來了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經營理念,培養了一批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國包裝工業與國際包裝界接軌的步伐,但同時也使國內同行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據業內人士介紹,由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會使包裝行業的競爭更為激烈。因為隨著關稅的逐步降低,國外的許多產品將大量涌入我國。國外產品的沖擊,不但使產品的內在品質上會產生大的競爭,而且產品包裝裝潢上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像工藝品、旅游品、禮品及出口產品,其包裝裝潢就顯得更加重要。
我國包裝行業經過20年的努力雖然有了很大發展,但從綜合水平看,特別是現代包裝基礎工業水平、高新科技含量方面仍比世界先進國家有較大差距。具體表現為中、高檔現代包裝材料的開發研制,花色品種、數量及產品質量水平,特別是在特種、專用功能包裝材料的開發及其有關生產、成型加工技術成套設備的開發研制水平上,差距仍然相當明顯。據國家商檢局、國家經貿委等八大部委統計,1998年~2000年每年因包裝不善導致70多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正因為差距的存在和外國企業加入競爭,才使國內包裝企業開始以聯合的方式來應對競爭。不久前,原中國包裝進出口總公司并入中國包裝總公司,組成業界最大的包裝旗艦———新的中國包裝總公司,這個新聞由于涉及業內最大的一次聯合重組而備受各方關注。據中國包裝總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建英先生介紹,之所以強強合作,就是為了整合資源,優勢互補,以打破現有包裝業的分散性、封閉性和區域性。據悉,合并后的中國包裝公司的綜合實力將大大增加,將在整體信息服務功能上有大的提升,將有著包括包裝政策、信息、人才、媒體、認證、檢測、設計、制定標準及網絡等方面的結合功能,這將保證該企業有能力為各種產品的包裝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未來包裝產品趨勢
通過采訪,記者發現,未來包裝行業將表現出以下的發展趨勢:
環保將成為包裝業永恒的主題
首先,環保將會是該行業的主旋律。在當今全球環保大潮的沖擊下,重視環境性能,發展綠色包裝已是世界包裝變革的必然趨勢。調查表明,綠色包裝正在影響甚至左右著人們的消費傾向,環保成為企業樹立聲譽和提高產品知名度的一個重要的戰略要素。中國出口商品包裝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李建華先生曾指出,“誰擁有易于回收的包裝,誰就可能搶占市場,誰的包裝上沒有回收標志/包裝環保標志,誰就難以進入世界市場!
據了解,今后,國際貿易中保護主義將更多地運用高技術交流標準措施抵制外國商品的進口,而國際貿易中目前盛行的“綠色壁壘”就是一些發達國家為達到保護本國市場的目的,制定出非?量痰沫h保技術標準,以使其他國家的商品無法進入這些國家的市場。中國包裝總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建英先生說:“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產品出口會面臨更嚴重的非關稅壁壘,而其中‘綠色壁壘’又是擺在中國包裝業面前的一大難題!
當前,綠色包裝成為發達國家企業的一種極為重要的營銷工具和手段。比如,為促進食品包裝的生態環保化,發達國家不惜運用高新技術為本國食品行業的綠色包裝開創一個新天地,同時,世界各國都把減量、復用回收、可降解作為生態環保包裝的目標和手段。在日本,除番茄、草莓和桃子等瓜果外,絕大多數的蔬菜水果不作銷售包裝,而采用包裝的也只用具有特殊功能的保鮮紙來防止水分滲透。復用回收表現在,一方面積極研制新的可重復使用的新型包裝材料,另一方面在包裝設計上力求選用單一種類包裝材料,不使用異種或復合材料,減少群體包裝材料之間的結合,或改進包裝設計技術,以便消費者能輕易按環保要求拆卸包裝并分別投放處理,有利于包裝廢品回收的分離作業。
向國際標準看齊
除了包裝上的“綠色壁壘”,我國產品在出口中遇到的包裝上的非關稅壁壘還包括包裝標準與國際標準的差距。目前,我國包裝企業與世界巨頭的差距的突出表現是標準上的差距。而中國產品要實現產品國際化,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要積極引進國際標準,來規范企業的生產行為。不少世界知名企業的產品一直位居全球各國企業前列,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產品普遍引入了國際標準,事實上,有不少產品的國際標準,就是這些企業創造的。這使消費者無疑把這些產品當作是最好的產品來看待。
王建英先生告訴記者,“從某種意義上,誰掌握了標準,誰就掌握了市場。因而,采用包裝國際標準提高產品質量是增強包裝企業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潛力所在!
以設計提高競爭力
隨著世界經濟迅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人們思想觀念和審美情趣的轉變,包裝設計對于產品銷售的意義越來越大。由于當今發達國家商品包裝的設計都充分體現了美觀、實用、環保等“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因而其產品往往容易在市場俏銷。比如美國幾乎所有企業都致力于從包裝材料、設備、銷售等方面尋求對全球市場具有特色的有利包裝。相比之外,國內企業的包裝設計卻十分脆弱。許多企業產品包裝的外觀設計,甚至包裝的結構、材料的設計都要拿到國外去做。這無疑給包裝企業留下一個極大的市場空白。
靠品牌贏取市場
樹立企業形象、塑造企業品牌對企業的意義已人所共知。人們普遍認識到,在企業經營中,品牌這種無形資本的經營比資本經營境界更高。當前,消費者品牌意識日益增強,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無形資產占資產比重已達50%~70%,有的甚至達到3倍~5倍。據了解,不久前中國包裝進出口總公司并入中國包裝總公司的重組行為,有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打造行業中的旗艦品牌。據悉,下一步該公司將通過不斷進行包裝產品的創新,及不斷完善企業的服務功能來塑造過硬品牌,以應對加入世貿組織的挑戰。(記者 范衛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