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目前中國造紙板塊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全國特大型工業企業,近年來福建省青山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始終堅持以營林業———漿紙包裝業———林產品工業為產業鏈主體發揮主業優勢,挖掘潛能,同時構建主業橫向縱深發展平臺,實施光電產業、精細醫藥化工業雙向延伸發展,有力地克服了產品市場的競爭壓力,自覺地回避了金融證券風險,取得了深化主業經營、盤活存量資產的顯著成績,使青山紙業這條深藏于青山之中的巨龍如虎添翼,蓄勢待飛,一舉躋身國內同行業先進行列。
縱觀青紙的發展歷程,國內外造紙專家認為,福建開放較早的優越經濟環境,青紙人超前的發展戰略和勇攀世界一流造紙業高峰的開拓拼搏精神,是青紙在不長的時間里實現跨世紀騰飛的主要因素。
勇為人先 重獲新生
回顧歷史,人們不難發現,作為青山紙業前身,籌建于1958年的青州造紙廠的發展道路上就充滿著應對挑戰、勇為人先的大家風范。
80年代初的紙袋紙紙機大改造至今仍令“老青紙”刻骨銘心。盡管當時他們擁有國內同行數一數二的引進設備,但在生產已超出紙機設計能力24%的狀況下,其年產量卻總在6萬噸上下波動,規模上不去,效益也難有突破。然而一旦拆了老紙機主體設備,改造后的紙機不能正常運轉,那就意味著砸了所有職工的飯碗。然而青紙卻義無返顧,“置之死地而后生”。僅用兩個多月就完成了設備安裝并一次調試開機成功,從而擁有了在國內堪稱一流的技術裝備。由于科技含量的提高,從而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青紙以強勁的勢頭正式駛上了改革開放的快行道。
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產品質量至上,創優創牌更是進一步的追求。這是青紙人上下的共識。為此,青紙從投產之日起便走上了產量創高、質量創優之路。長期辛勤的耕耘終于結出了豐碩的成果。青紙1989年至1992年連續4年獲得全國250家經濟效益工業企業榮譽;1993年獲得中國500家經濟效益企業及利稅總額行業十強企業。
然而,青紙人沒有被這一連串的耀眼的光環所迷惑。
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過程中,他們始終有一種強烈的危機感與責任感,他們深知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企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為此,他們努力把握國家實施國有企業改造的歷史性機遇,大膽向省體改委提出企業改制申請,憑借自身持續增長、穩定發展的業績和行業品牌形象躋身于省內第一批股份制試點企業行列,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道路上領先邁出了堅實而具有重大意義的一步。
資本運營 巨輪出海
1993年,由青州造紙廠牽頭,約請國家機電輕紡投資公司、福建華興信托投資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福建省青山股份有限公司。隨后,為了給企業發展注入更大的活力,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和保持企業在國內造紙行業領先的優勢,青紙加快了企業股票上市的步伐。
1997年7月3日,對青紙人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子。正是在這一天,“青山紙業”(600103)8000萬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據了解,這是當時全國上市公司造紙板塊中獲得發行額度最高的一家企業,也是當時福建數十家上市公司中發行盤子最大的一家企業。至此,青山紙業以總資產85003萬元,凈資產達51979萬元的資產規模,以支柱產業的龍頭企業的身份,正式躋身我國資本市場,擔當起證券市場主角的重任。
涉足資本市場后,青紙猶如一艘巨輪開始了嶄新的航程。公司先后出資控股:福建青山漳州香料有限公司、泰寧青杉林場有限責任公司。漳平青菁林場有限責任公司、明溪青珩林場有限責任公司、青嘉實業有限公司、福建青榕紙品有限公司;參股廈門中坤化學有限公司、武夷山青竹山莊有限公司、中外合資重慶寶通光纖技術有限公司等,逐步形成了青紙立足主業,適度多元發展的新格局。
通觀上海、深圳兩個證交所數千家上市公司,務虛、搞假直到退市的公司不在少數,但青紙歷屆的決策層都始終認定企業的發展必須立足于主業,上市募集來的有限資金應集中用于購買高科技設備和技術改造,以努力提高企業設備技術的高科技化、現代化水平,優化產品結構,升化產品質量層次。這源于青紙高層決策層對企業行業發展前景、趨勢的高屋建瓴的把握和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宏觀理解、駕馭。體現了公司決策層立足主業,穩健發展,創造穩定良好業績以回報廣大股東的責任感,更為可貴的是企業的發展戰略的制定、實施達成上上下下的共識,化為廣大員工的默默奉獻和執著努力。
近兩年,青紙作為采用硫酸鹽法生產漿紙的技術密集型的綜合性現代化特大型工業企業,國家確定的1000家重點發展企業之一,福建省重點支柱產業的骨干企業,利用募集資金投資新建了15萬噸系列?埳a線。目前,青紙的紙、漿、卡系列紙品的生產能力達25萬噸/年,年銷售額達到7億余元,產品遍布國內二十多個省份,甚至遠銷日本、印尼、韓國、孟加拉國、古巴等10多個國家。憑借優良的業績和良好的市場形象,“青山紙業”先后入選道瓊斯中國88股票指數成份股、上海180指數造紙板塊唯一成份股。
適度多元 開花結果
青山紙業改制上市后,公司確定了“以效益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通過資本營運,實行上下游結合,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增強入市能力,實現滾動發展”的經營發展戰略。積極進行市場化轉軌,以產業鏈為紐帶,通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適度多元化發展,率先在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上,邁出重要而富有成效的步伐,有效提升了市場競爭能力。作為全國造紙行業的上市企業,青紙在主業保持行業領先地位的同時,積極推進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通過投資營林業、精細化工、金融及光纖通信等高科技領域,適度多元化的經營格局已基本形成,并初步形成包裝業、營林業、精細化工三足鼎立的良好態勢,2001年年報顯示,公司每股收益0.156元。
造紙原材料是制約造紙業大規模發展的“瓶頸”。青紙位于我國南方最大的林區,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為此,青紙自2000年7月就陸續出資6000多萬元控股60%成立了福建省泰寧青杉林場有限責任公司、福建省漳平青菁林場有限責任公司、福建省明溪青珩林場有限責任公司,開創了國內造紙企業控股經營林業的先例,并力爭自2001年起三年內將林場擴建到80萬畝,最終建成160萬畝原料林基地。特別是,隨著21世紀我國造紙業發展方向的確立,青紙人更是大刀闊斧地走上了“林紙一體化”的道路,邁出了進軍綠色環保產業的關鍵一步。
營林綠色產業成為青紙產業鏈的上游,而連接著漿紙及包裝業。副產品的深加工和廢品回收加工業,則是青紙多元化擴展的固實基礎。1998年公司收購的8萬噸/年的堿回收系統資產,已達到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成為目前國內能實現造紙工業能源自給平衡的關鍵設備,不僅產生了穩定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還發揮了良好的環保作用。
如果說以營林綠色產業為上游構筑了青紙主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和前提,建立起了穩固的“林業長城”,大步邁出“林紙一體化”進程,從而開始了產業鏈開頭重要一環的話,那么位于產業鏈下游的精細化工業則節省了主業經營成本支出,提高了系統運作效率和穩定性,提升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贏利能力,從而完成了產業鏈循環的結構深化和延伸。
目前,公司出資參股、控股福建省高新技術企業————廈門中坤化學有限公司和福建青山漳州香料有限公司,已初步形成了松節油加工開發的產業基地。其中,廈門中坤生產的主導產品是一項填補國內空白的醫藥中間體和香水類產品;漳州香料生產的則是國內知名的“水仙牌”風油精、無極膏以及抗菌新藥等。這三項產品都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因此在國內市場中占有率十分穩定,并打開了非洲等國際市場。
以光電產業、精細醫藥化工業為兩翼,則是青山公司決策層立足于股份制企業實際,探研、尋求資本市場發展道路的舉措。今后公司將立足于制漿造紙主業,加快“林紙一體化”建設,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在將主業做大做強的基礎上,涉足相關行業,以求獲得新的經濟增長點。
為此,公司在去年投資參股或擴股中科大、恒寶通、恒寶鼎等高科技公司并陸續獲得一定收益和經驗的基礎上,決定開始涉足代表當今科技前沿水平的光電子芯片投資項目,成立了深圳鐳波光電子有限公司,并努力使之成為公司創業投資的重要利潤增長點。
青山常青 紙業永興
中國造紙業打造自己的“航母”才剛剛起步,可謂小荷才露尖尖角,與加、美、北歐等國的巨無霸級造紙集團比起未還相差甚遠。當今世界經濟的競爭,就是實力的競爭,規模的較量。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后,中國造紙業想在激烈競爭的世界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趕緊行動起來,擴大企業規模,采取收購、控股、兼并、重組的策略,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樣,中國造紙業才能應對今后激烈的市場競爭,才能立于不敗之
地。
對此,董事長劉天金強調:“青紙不會滿足于現在的成績,我們要增強危機意識,要居危思變,加大加快企業改革、改組力度。隨著中國經濟融入全球化經濟進程的不斷擴大與深入,中國造紙業也應有自己的‘航母’。青紙人有信心要把青紙建設成中國造紙業的一艘‘航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