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夾

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頻道 > 每日新聞 > 正文

新聞查詢


寧夏造紙業規模小污染嚴重 亟待擺脫困境
2002-08-07 市場報
  6月底7月初,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企調隊和環保局聯合對寧夏的造紙業進行調查。調查發現,造紙業雖對寧夏的經濟有一定貢獻,但存在的問題卻不容忽視。

  一、企業多、規模小、效益差。目前,寧夏規模以上的造紙企業13家,年生產能力1萬噸以上的造紙企業有8家,占總生產能力的93%。其中年生產能力在2至3萬噸以上的造紙企業有4家,占總生產能力的76%,年生產能力10萬噸以上的造紙企業僅有美利紙業1家,占寧夏總生產能力的42%。寧夏全部造紙工業的生產能力還不到山東晨鳴紙業一家的生產量。

  寧夏造紙企業每噸麥草的收購價一般為300元左右,每噸紙漿大約需要3噸麥草,每噸紙漿消耗水200至300立方米,每立方米污水處理費平均約0.5元左右,每噸紙漿廢水處理費用是300元左右,如果不支付治理污染的成本,每噸紙的生產成本是2000元左右,而每噸紙的銷售價一般在4600元上下,如果將各種治污費用計入,則實際效益甚微。

  二、草漿多、木漿少、潛伏危機。在世界造紙工業的原料結構中,原生纖維紙漿的比例不斷降低,再生纖維紙漿比例不斷上升。發達國家木材約占制漿纖維原料的90%以上,寧夏的情況正相反。據統計,目前寧夏紙業木材纖維、非木材纖維、再生纖維三者的比例為15%、80%和5%,而世界紙業為54%、6%和35%。寧夏紙業的木漿比例只占15%左右,嚴重偏低,影響了紙品檔次、質量的提升。

  寧夏目前可收購用于造紙的麥草產量大約是33萬噸,預計到2005年寧夏的紙業生產量將達到100萬噸,現有的麥草產量將遠遠難以滿足造紙企業的需要。以草為主,造成寧夏紙業小、土、臟,使企業發展面臨潛在危機。

  三、設備差、能耗高、污染嚴重。寧夏紙業裝備水平和生產技術落后,生產效率低,技術裝備多為六七十年代進口產品,雖然經過技術改造后,達到80年代末期國際水平,但與國外相比仍大大落后。在能耗上與國際、國內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造紙工業已成為污染寧夏環境的禍首之一。寧夏造紙企業每年不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黃河的廢水達3500萬噸左右,占寧夏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32%,其中主要污染物COD年排放量約7萬噸,占寧夏排放總量的50%,對黃河及其水體的污染“貢獻率”居寧夏各行業之首。截至目前,造紙企業污染物BOD5,在黃河寧夏出境斷面超標率仍達近40%,對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危害。

  寧夏造紙企業污水治理工程已建成并實現污水達標排放的只有3家;治理工程已完工,正在進行設備調試或即可調試的有3家;治理工程進入設備安裝階段的有6家;治理工程仍停留在土建施工階段的有3家;已關停的企業有5家。雖然大部分都建立了污水處理設施,但在污水排放總量7500萬噸中,只有15%的符合達標排放。其它造紙企業或因資金問題、或因思想問題,并沒有進行污水處理,廢水排放對周圍的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生態環境建設造成的危害并沒有得到消除。


相關報道:
變壓力為動力 寧夏美利紙業通過環保驗收
寧夏美利紙業2001年度分紅派息8月5日實施
寧夏美利紙業召開2002年度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
寧夏美利紙業環保節能工程全部告竣
 
用戶注冊 | 站點導航 | 關于我們 | 為您服務 | Email我們

Copyright © 2000-2002.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景華紙業資訊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