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30日,國家環?偩志珠L解振華帶領督察組,對安徽、河南兩省貫徹國務院領導批示、開展嚴查環境違法行為遏制污染反彈行動的情況進行了檢查,并對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進行了調研。
解振華指出,今年以來,國務院領導多次就群眾來信來訪反映的環境污染問題作出批示,反映出黨中央、國務院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對人民群眾利益的高度關注。
遏制污染反彈,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實現“十五”環境保護目標,必須堅持標本兼治,在治標的同時,積極研究實施污染防治的長治久安之策。長期的環保工作實踐表明,環境污染防治的長治久安之策就在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
首先,要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解決結構性污染問題。造紙、水泥等重污染行業要通過關停一批中小企業,扶持一批大企業,開創一條污染得到治理、企業得到發展的“雙贏”之路。在關!靶≡旒垺钡耐瑫r,要密切關注再生紙項目的發展動向,加強引導,避免新一輪的低水平重復建設。
其次,要依靠清潔生產解決單個企業的環境污染問題,實現環境與企業經濟效益的“雙贏”。解決一個地區、一個城市、一個行業的環境污染問題,根本措施是推行循環經濟、循環型社會,把污染降到最低限度,實現區域的“雙贏”。
下一階段的“嚴查”工作要繼續按照國務院領導批示,抓住重點環境敏感問題,切實解決群眾關心、反映強烈的環境熱點問題,遏制污染反彈的勢頭,維護社會穩定。在查處工作中,不僅要處理事,還要處理人,對責任人嚴肅處理也是一種教育。要建立“嚴查”行動的長效管理措施,將企業的排污情況、環境行為向社會公布,實行企業信息公開。完善“12369”環保舉報熱線,實行有獎舉報,進一步調動群眾參與環保監督的積極性。
解振華特別強調,新建項目環境管理要與時俱進,在投融資體制和項目審批管理體系改革中,屬于社會公共管理范疇的環境監管工作不能放松,只能加強。目前,有些項目一建成就成了污染源,老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新的污染又產生了,這是一種惡性循環。要采取必要措施,解決目前漏批漏管現象嚴重、“三同時”把關不嚴的問題。(根據有關資料編寫) |
聲明: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