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因投資銀廣夏而深受其害的銀鴿投資終于在今年上半年開始恢復元氣。公司7月31日公布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實現每股收益0.009元,逐步走出了虧損的陰影。
對外投資碰壁
在1997年上市以前,銀鴿投資還只是一家單純的造紙公司,但從1997年到2001年這五年間,公司管理層卻無心專注主業,并大肆對外投資,其中出資5344萬元投資焦作丹河發電有限公司,占有該公司42%的股權,出資1000萬元投資河南省證券公司,擁有9.09%的股權。投資3000萬元于上海新延中文化公司的股東,占有10%的股權。
但公司對外投資最著名的還是對上市公司銀廣夏的投資,公司在銀廣夏一家公司身上累計投資超過1.2億元。但隨著2001年8月份銀廣夏事件的爆發,公司在銀廣夏的巨額投資也損失慘重,公司于2002年3月以均價約5.6元的價格將委托理財買入的銀廣廈股票和公司買入的銀廣廈股票賣出,損失在一億元左右。銀廣夏事件直接導致了公司原管理層的下臺,而隨著管理層的更換,公司的其他對外投資也紛紛曝光。
調整初見成效
但幸運的是,銀鴿投資雖然在對外投資上吃了大虧,但公司的主營造紙業仍然有相當的競爭實力,并成為公司上半年順利扭虧的重要基礎。
其實,在經歷了90年代末期的艱難時期后,造紙行業從去年下半年起已出現了明顯復蘇,行業效益出現了好轉。一個明顯的證據是在今年二季度,基金公司在整個造紙印刷行業大舉增倉,持倉市值從一季度末期的32億元增加到二季度末期的52億元,增持比例達到64%。
受行業復蘇的影響,銀鴿投資的主營業務造紙業也出現了明顯的好轉,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13%,贏利能力也同時好轉,主營業務利潤由去年同期的虧損120萬元變為今年的贏利2320萬元。造紙業的贏利為公司走出虧損陰影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在加強主業的同時,公司也對資產結構進行了調整,上半年,公司在報告期內償還了大量的銀行貸款及銀行承兌,導致公司的資產總額從去年底的9.6億元下降到中期的8.05億元,使公司股東權益比率從年初的39.1%上升到47.3%",+,資產結構走向優化。
在我國的上市公司中,像銀鴿投資這樣偏離主業、大舉對外投資的公司并不少,但從結果看,大部分都收益不佳。在90年代初期,深萬科也曾經面臨這樣的問題,但從90年代中期起,萬科公司采取了收縮的行業發展戰略,宣布開始做減法,專營主業房地產行業,到去年公司將零售商業轉讓完成后,公司的減法也基本完成。萬科公司的"減法"發展戰略也同樣取得了良好效果。
如何處理好對外投資和主業發展的關系,深萬科和銀鴿投資的經歷也許會給那些仍熱衷于盲目對外投資的上市公司一些有益的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