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夾

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頻道 > 每日新聞 > 正文

新聞查詢


ST長控:為何狀告重組方
2002-08-02 證券市場周刊
  日前,ST長控(600137)發布公告稱,為了彌補公司因為四川泰港擔保,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而給公司帶來的損失,公司第四屆董事會臨時會議已經正式決定起訴四川泰港及其控股企業及關聯企業。公司怎么會在危難之際和重組公司的潛在大股東鬧到如此劍拔弩張的地步呢?

  作為歷史問題股于1998年4月上市的長江包裝,到2000年4月26日便被ST,此時距公司上市僅兩年零10天,成為滬深兩市1000多家公司中從上市到ST歷時最短的一家。公司為了避免被PT,從2000年上半年開始突擊資產重組。

  2001年1月18日,公司第一大股東四川省國有資產投資管理公司四川國投分別與四川泰港、西藏天科簽訂了《股權托管協議》,將其股權托管,四川泰港和西藏天科享有除處置權以外的其他權利。隨后,四川泰港管理人員入主長江控股董事會和監事會,從而實際控制了長江控股,成為潛在的第一大股東和第二大股東。此前,三方曾于2000年6月簽訂了《股權轉讓草簽協議》。

  四川泰港為了表示對重組ST包裝的“誠意”,以超常規手段對公司進行強力“輸血”,采取了以經營性資產置換公司收不回的爛賬7000萬元、讓公司一年坐收酒店管理費1512萬元、將公司爛資產高價變現形成投資收益4800萬元的措施。尤其令市場震驚的是,四川泰港將自身的資產隨意評估增值,再轉手贈予上市公司。2000年11月25日,四川泰港與公司簽訂《資產贈予協議》,將所持價值18942.90萬元的四川青神中巖風景區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青神旅游95%的股權贈予公司,公司得以凈增18942.90萬元的資本公積金。然而,四川泰港贈送和轉讓的這一“優質資產”是在評估的前一日(2000年11月22日)才匆忙成立的新公司,其4279萬元的土地使用權在第二天評估時就猛增至1.95億元,創造了無形資產一天之內增值1.52億元的神話。

  四川泰港的“慷慨贈送”在財務報表上收到了異常明顯的效果,2000年,公司每股公積金由中報的0.06元,暴增為2.74元,4800萬元的投資收益使每股收益由中報的虧損0.266元一舉變為盈利0.262元,并于2001年3月6日,一舉摘去ST的帽子。

  通過一年多來的運作,四川泰港實際不僅未給公司支付一分錢現金,相反從上市公司撈走資金2569.3萬元,而且還以幾塊尚未具備盈利能力的土地資產(使用權),取得了上市公司52.11%的絕對控股權。另外,由于長江控股為四川泰港及其控股企業、關聯企業總共提供了2.0487億元的貸款擔保,導致官司連綿。

  四川泰港的這種掠奪式重組露出馬腳后,有關部門責令長江控股立即修改《公司章程》,嚴格限制四川泰港的權限。與此同時,長江控股將四川泰港的還款計劃公諸于眾。公司在今年1月4日發布的自查公告稱,截至2001年12月30日應收潛在大股東及潛在大股東控制企業資金5955萬元,其中四川泰港及其控制企業欠款5629萬元。欠款主要系公司股權轉讓欠款和往來款。四川泰港承諾:2002年一季度歸還1200萬元,余款2002年二季度歸還50%,2002年下半年全部付清。然而,四川泰港的承諾不過是一句戲言。等到2002年4月4日,公司8名董事召開董事會臨時會議時,四川泰港根本未兌現其承諾,分文未還。

  長江控股通過訴訟追討損失的可能性有多少呢?根據有關資料,2000年總產值6億元,稅利近億元、被評為四川省34戶重點民營企業之一的四川泰港,由于盲目擴張而導致財務危機總爆發,到2001年末,雖然凈資產為77679萬元,但負債高達64686萬元,凈利潤虧損322.76萬元。風雨飄搖中的四川泰港早已沒有了“贈予式重組”的豪氣。一年以來,四川泰港從未給職工足額發放過工資,而且在去年8月份以后,工資均為白條。在省勞動廳的仲裁下,四川泰港勉強支付了17名職工的部分工資。對剩下的百余名職工,四川泰港乘著春節放假的時機,對其薪酬全部扎賬遣散回家。所謂的企業集團僅有幾人留守,最勤快的倒是四川泰港的一些債主,他們經常徘徊在四川泰港空蕩蕩的辦公室里。由此不難看出,長江控股要想四川泰港歸還數千萬元欠款,幾無可能,而為之提供的兩億多元擔保,將很難擺脫連帶責任。


相關報道:
ST長控因對外擔保涉及多起訴訟事項
ST長控:吃盡空手道重組苦頭 “二次重組”有可能
長江控股實行特別處理 "長江控股"變成"ST長控"
 
用戶注冊 | 站點導航 | 關于我們 | 為您服務 | Email我們

Copyright © 2000-2002.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景華紙業資訊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