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起,經歷了80多天停產之后,長江控股(600137)再次無奈地戴上了ST的帽子。業內人士指出,伴隨著ST長控重組掏空游戲終結,伴隨著中國證監會有關重組陷阱調查的深入,玩弄“重組游戲”的公司將被嚴懲。
掏空游戲
在中國證券市場重組逐漸規范的過程中,不少公司大玩重組游戲,欲掏空上市公司,業界人士公認,長江控股是其中典型。在長江控股公開資料里,四川泰港實業掏空一家上市公司的軌跡清楚可見。四川泰港實業及其關聯公司共從中獲得2.6億元的銀行貸款,2000多萬的抵押款,數千萬元的借款。相反,上市公司則背上了近3000萬元的質押擔保及數千萬元的欠款。
四川泰港實業重組上市公司的重要法碼是青神中巖旅游公司。事實上,2000年11月22日,青神中巖公司剛剛注冊,2000年11月23日,新公司資產評估結果出臺,11月25日,泰港實業與長江控股簽訂贈與協議。
四川泰港實業的掏空游戲有兩個步驟,一是提升長江控股的凈資產,提升公司盈利,摘掉其已戴了兩年的ST帽子。泰港實業采用贈與手法將青神中巖公司1.894億元的資產注入長江控股,形成資本公積金,由此拉升公司凈資產,同時,泰港實業購買長江控股所屬企業長江紙業股權,總價4567萬元,使長江控股一舉盈利3940萬元。二是,長江控股購買泰港控股的大香格里拉公司10%的股權,支付現金2974萬元,將兩項業務聯系起來看,泰港為提升長江業績支付的3000萬元現金,又通過長江控股購買大香格里拉股權的方式,幾乎原封未動地回到了泰港實業手中。
泰港實業進入長江控股不久,就接受四川國有資產管理局的委托,管理上市公司27%的國有股權,實際成為長江控股控制人。由此,發生了每月2筆多的為泰港及泰港所屬子公司的擔保項目,總計2.61億元。此外,泰港實業還用贈與長江控股的青神中巖公司的土地使用權,質押借款2100萬元。
空殼公司
幾經重組置換,據公司2001年年報顯示,長江控股實際上也已成為一個空殼公司。
截至2001年末,長江控股賬面資產共7.26億元,其中,無形資產為4.14億元,土地使用在其中占據絕大部分,多數屬于大香格里拉公司及青神中巖公司的這些土地位置偏遠,增值空間有限,擁有土地的兩空公司規模偏小,迄今為止處于虧損狀態,泰港實業在重組評估報告中嚴重高估。
此外,接受了泰港實業嚴重高估的投入資產,長江控股不得不承受1億多元的股權投資差額。
1億多元的股權投資差額究竟來源于哪里?1億多元實際來自青神中巖公司。青神中巖公司資產由評估前的賬面資產僅為4581萬元,評估后,一夜之間升至1.994億元,泰港實業擁有其中95%的股權,擁有評估資產1.894億元,青神中巖旅游公司90%的資產是土地。據向四川當地旅游界人士了解,青神中巖旅游風景區位于四川眉山市,該旅游區即便在四川省也不知名,長江控股2001年年報顯示,該風景區主營業務收入全年為67.35萬元,全年虧損91.36萬元。截至去年10月31日,大香格里拉公司主營業務收入138萬元,虧損342萬元。
二次重組困難大
日前,長江控股董事長陳瑜公開稱過去一年的重組為“災難性的一年”。昨日,長江控股證券部馬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正著手準備“二次重組”。市場人士分析,長江控股二次重組困難重重。
公司2001年年報顯示,產量下降50%,主營業務收入下降63%,凈利潤則再次出現虧損,為-1930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每股虧損高達-1.075元。公司賬面巨額的無形資產、股權投資差額合計5億多元,在未來都可能轉化為企業的費用或是損失。而公司目前凈資產僅為1.46億元。另外,公司為泰港及其所屬子公司擔保了2.61多億元,擔保已面臨要求并涉及訴訟。
5月,在監管部門介入調查這次重組之后,銀行不得不全面收縮了公司的貸款業務,同時原料供應商停止向公司供貨。這種情況一度造成公司停產。重組方資金鏈條斷裂,使上市公司徹底失去了輸血管道。
教訓
ST長江無疑給大家提供了一些教訓。
政府在國有股重組過程中應謹慎選擇重組對象。資料顯示,泰港公司以水產養殖起家,最初注冊資本僅100萬元,后來的工商登記中出現了3次驚人變化,即從100萬到300萬再到1個億,最終達到目前的4.15億元,整個過程歷時10年。有人直接質疑,泰港公司不是公眾公司,其經營不為人所知,公司也幾緘其口,泰港業控股子公司泰港生物科技公司辦公室的劉小姐稱,泰港實業現在基本沒人上班,泰港實業的電話也通常沒有應答。
公司重組過程中,涉及到重大的資產置換與關聯交易,有關部門應加強跟蹤管理,實施事先報告制度。除了重組長江控股之外,泰港還試圖重組ST凱地、ST中遼,因為有監管部門及時提示,其它一些重組沒有獲得成功。
還有,對虧損公司高成本重組,重組回報從哪里來,從二級市場股價走勢中可看出些許痕跡。公司股價由重組前的10元左右,一路攀升到重組后的26元。在股票飆升過程中,到底誰介入了操作?到底誰從中獲利?從以前的案例可以看出,重組的高成本,大多都需靠二級市場的操作獲利來彌補,結果是降低了重組方的成本。若證券管理部門能夠及時制止這種操縱市場行為,將減少投資者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損失。
不過,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幾個月前介入長江控股重組調查,相信調查結果將對玩弄“重組游戲”的公司做出懲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