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業是最大的污染型、資源浪費型行業之一。據統計,美國城市垃圾中來自包裝行業的垃圾約占到35%或以上,而日本的這個比例則高達45%,歐共體國家的包裝垃圾也占到城市垃圾的30~50%。我國至今尚沒有較為可靠的統計資料,但據估計至少也在15%以上。并且,這個比例值還在呈繼續上升的勢頭。
發達國家很早以前就曾對包裝提出“綠色”要求。但包裝品本身具有“非綠色”特征,主要表現在其使用的一次性上。另外,包裝材料主要為玻璃、尼龍、塑料、紙張、不銹鋼等,它們要么是難降解型材料,要么就是浪費資源型材料。國外包裝材料“綠化”情況較好的,主要著眼于對包裝垃圾的分類回收與重復利用這一環節上。
而我國受回收利用技術、公眾意識以及政策執行不力等原因的限制,大量的包裝垃圾尤其是塑料包裝物未經無害化處理而被遺棄,成為困擾城市、損害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包裝材料不能很好地回收利用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我國包裝工業結構與產品結構極不合理,包裝材料和包裝制品都還沒有達到規;a的要求。無論是造紙企業、塑料樹脂生產企業、玻璃包裝企業,還是包裝制品加工企業,均以中小企業為多,他們在進行產品開發和生產時都不太可能把包裝垃圾的分揀、回收處理和再循環利用納入計劃之列。
不能規;a還導致另一個問題的出現:這些中小企業往往由于技術水平的限制,致使很多有利于環境保護的包裝原材料或輔助材料難以開發和投入使用,許多國外已經開發出和使用多年的技術都難以被引進。目前國際上大量使用水基油墨(這是一種綠色產品),在塑料添加劑中則限制使用重金屬,但這些新產品和新技術在我國卻一直沒有得到推廣使用。
在歐美一些森林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紙制品在包裝材料中占據的比例較大,大約為40%左右。這是由于紙制品有著易于被降解、易印刷等優點。但在我國,由于森林資源少,利用紙制品作包裝材料本身就非“綠色”之舉。相對來說,我們似乎更應當著眼于發展玻璃制品來作為包裝材料。玻璃制品材料來源豐富,易于回收和重復使用,對環境無污染,并且因為化學穩定性好而較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