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紙廠屬于“十五小”污染企業行列,早在1996年,國家有關部門就明文規定,這類企業必須予以關閉、取締。但是,不久前,有群眾舉報,南平市延平區南山鎮的一些小造紙廠還在偷偷摸摸地生產。為核實情況,近日,記者趕赴該鎮進行了暗訪。
幾度“死灰復燃”
在大壩村店口自然村一家小紙廠里,記者看到,一名工人身著黃雨衣,手持一根粗大的水管,正在漚制造紙原料。生產車間內,機器在運轉,而濃黑的廢液也源源不斷地順著水溝排出廠區,流入附近的小河中。
據了解,這家以竹制品下腳料為原料,生產土紙、冥紙的小紙廠,早在幾年前就被有關部門取締過,但此后,該廠又無視禁令,偷偷地恢復生產,幾度“死灰復燃”。2000年6月,市環保部門依法對這家造紙廠進行了查處。此前,工商部門吊銷了營業執照,當地政府也對其實行斷電,但時至今日,這家紙廠依然我行我素。
廠主大倒苦水
在廠區,記者見到了這家紙廠的廠主。廠主告訴記者,恢復生產實屬無奈。
據這名廠主介紹,好幾年前,南山鎮政府曾經做出過鼓勵上馬小造紙廠的決策,甚至定下了購買一臺機器,鎮里給1萬元補貼的“優惠政策”,這使得當地小紙廠遍地開花,“輝煌”時,全鎮小紙廠不下十來家。一些農民不惜靠借貸、舉債搞紙廠,這家紙廠的廠主就是這樣。
誰知天有不測風云。不久,國家就開始整頓“十五小”,很多廠主因此陷入了困境。為了還清貸款,他們也只好甘冒禁令,偷偷生產。
路邊的蘆葦做啥用?
在南山鎮一些村莊的路邊,記者不時看到有農民砍下的成捆的蘆葦桿。那么,這些蘆葦桿用在何處呢?
記者向一名正在捆扎蘆葦桿的農民問起這個問題,農民警覺地看了看記者,說:“不知道,反正有人來收。”至于誰來收,收去干啥,農民一概搖頭。
在回來的車上,一名當地居民告訴記者,這些蘆葦桿其實就是造紙的原料。他說,現在上面抓得緊,小紙廠不敢明目張膽地開工,只好在周六、周日偷偷地開機生產。
看來,南山鎮還不只一家小紙廠在“冒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