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遼寧日報“遼河環保行”報道組來到營口,獲悉金城集團營口造紙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營口造紙廠”)的廢水處理前期工作正在一步步落實。雖然一切才剛剛開始,但這對于遼河的治理絕對是一個喜訊。
始建于1936年的營口造紙廠位于大遼河入?谔,對遼河和渤海灣造成嚴重污染。該廠排污區有11個排污口,每年向遼河傾瀉廢水1600—2000萬噸,滿負荷生產時年排COD達8萬噸。1999年,營口造紙廠排放廢水1528萬噸,排放COD濃度平均達到1828mg/l,超過國家標準3.1倍,年排放COD2.39萬噸,占營口全市污染物排放總量的80%,占我省遼河流域COD排放量的10%以上,是遼河流域和營口市工業污染之首。前兩年,在一次全國性的攝影大賽中,有一幅照片引起極大震動。照片名為“黃河入海流”—6個排污口同時排出滾滾污水,流向渤海,而這6個排污口都出自營口造紙廠。
廢水污染“母親河”,營口造紙廠卻無能為力。1990年之前,作為全國造紙行業中的佼佼者,營口造紙廠曾一度輝煌。1990年之后,由于種種原因,該廠開始走下坡路,連續10年虧損,累計虧損額高達3.8億元,企業陷入困境。該廠總經理趙國慶告訴記者,在企業輝煌時,環保工作不被重視;企業陷入困境后,卻由于資金困難無力治污。雖然1999年末環保前期工作有所動作,但進展甚微。由于當時企業不景氣,得不到銀行貸款,治理資金難以落實,治理工程難以啟動。
按照國務院“一控雙達標”的要求,到2000年底,企業不達標就應關停。但是,關停營口造紙廠會帶來很多負面效應:職工生活無保障,極易誘發不穩定因素;十幾億元資產閑置,給企業和國家造成較大損失;我省蘆葦資源優勢將得不到有效利用。由此可以看出,采取關停的措施,盡管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污染問題,但很難操作。于是,有關部門在經過慎重考慮后,延長了營口造紙廠的達標期限。
去年,營口造紙廠生產經營狀況有了起色。今年,營口市領導親自掛帥參與造紙廠治污工作。目前,該廠環保項目的前期工作正在緊張地進行。
據了解,該廠主要污染源為紙機的中段廢水、紙機白水、制漿紅液,最大污染負荷來自制漿紅液,占企業全部排污量的70%。從治理技術上看,國內采用這種生產工藝的企業已經有成熟的技術解決紅液的排放污染。此外,紅液提取蒸發可生產粘合劑。據透露,這一項一天就可以有20萬元收入。廢水經過處理,每回收紙漿一噸,可以創造1100元的效益。趙國慶說,治理廢水,不僅僅是一個環保問題,更關系到企業的生存、發展,相信經過廢水治理后的造紙廠一定會脫胎換骨。
趙國慶告訴記者,從目前情況看,紙機白水處理工程今年國慶節前就能竣工,中段廢水處理工程有望在今年年底完工,紅液提取蒸發工程明年6月前可望完成。
有關人士分析,環保資金不能按計劃足額、及時到位,無疑是過去造紙廠治污步伐遲遲邁不開的重要原因。社會各方應盡力幫助企業落實治理資金,早日完成污染治理任務。
另據分析,作為遼河流域最大的污染企業,由于生產工藝落后,設備老化,營口造紙廠在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的同時,又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該廠的治污工程能否上馬,對遼河流域的污染治理至關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