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夾

你的位置:首頁 >新聞頻道 >每日新聞> 正文

新聞查詢


讓造林和造紙牽起手來——從岳紙集團看中國紙業發展方向
2002-05-30 經濟日報
  中國造紙業,消耗木材多,森林砍光了,造紙怎么辦?“這個問題,我認為最佳的也是唯一的答案是:讓造林和造紙牽起手來,把第一車間建到農村去,為企業找到永不枯竭的資源!”說此話者,正是岳陽紙業集團總經理王祥。

  王祥能說此話,源于其心里有底:他所在的岳紙集團,已經有十多年的造林歷史。20世紀80年代中期,作為國家156項重大建設項目的岳陽造紙廠,在以洞庭湖蘆葦草漿為原料造紙的同時,深感木漿緊缺的壓力,企業開始嘗試自己解決原料問題。他們與鄰近30個鄉鎮簽訂造林合同15萬畝,并在附近征購荒山,自建林場6000畝。如今,這些林木已長大成材,進入輪伐期,成為工廠木漿生產線的主要造紙原料。

  棋先一著,岳紙集團初嘗林紙一體化甜果。

  然而,僅僅15萬畝,哪里夠用呀!王祥說,明年,岳紙的國家重點技改項目、總投資15億元的12萬噸膠印書刊紙生產線就要投產,單這條線原料就需木材35萬立方米,倘若造林,至少需造150萬畝!

  150萬畝!好家伙,多么大一片面積!以一個中等縣擁有耕地50萬畝算,相當于三個縣的耕地總和了!有這么多土地拿來造林嗎?

  不用擔心,土地有的是。王祥一邊打著手勢,一邊解釋。最近幾年,國家正在洞庭湖區大搞退田還湖、退耕還林,這給了我們千載難逢的機會!洞庭湖內和湖區周圍,不是有大大小小堤垸嗎?這些堤垸,不是已經拆了,不再住人也不再種田了嗎?這些地方,地勢都比較高,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是不淹水的,大片大片土地荒著干什么?用來植樹呀!就種速生意大利楊,這種樹不但成材快,五六年就可長到20厘米粗,進入輪伐期,而且不怕水淹,平時,旱地能種,水中也能種;洪水來了,即使把樹頂全淹了,樹木還能存活!這多好。所以,我們正抓住時機,在湖區和周圍縣市,大搞植樹造林!

  具體怎么搞呢?有多種方式,可以與農場簽訂合同,委托造林;可以與農民搞承包,你種我收;也可以由企業買斷土地,自己造林。走林紙結合之路,明顯的好處有三條:

  一是有利企業。紙廠有了永不枯竭的原料,也就有了生存發展的基礎。

  二是有利環保。湖區和周圍大量植樹,既保持水土,又改善生態環境。

  三是有利農民。退耕還湖以后,收入哪里來?植樹造林,收益大著呢。

  總之一句話,林紙結合,確實是一件既利國、又利民,事關中國紙業生存發展的大好事。

  這條路能否走得通呢?且不說岳紙已有十余年實踐,即以國外為例,全球主要造紙國,相繼走上了林紙結合之路。即使像芬蘭這樣森林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如今也已做到每年造林量大于用材量。至于森林資源缺乏的國家,更是造林重于造紙。例如巴西,20世紀50年代因原料緊缺,造紙業十分落后,用紙依賴進口;60年代,國家以免稅政策鼓勵企業和私人造林,大見成效;到了七八十年代,巴西不但已是造紙大國,而且成為世界主要木漿輸出國,每年出口木漿達250萬噸!

  國外已經成功的路,我們為什么不能走呢?去年,國家計委、環?偩、林業局、中國造紙協會等專門在岳陽召開了林紙結合現場會,與會領導和專家對岳紙之路大加贊賞,認為其“代表了中國造紙業的發展方向”,“在中國造紙發展史上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既然已經認準目標,就要堅定不移走下去!王祥說,到2010年,岳紙造林總量將實現150萬畝,到那時,企業將做到木漿基本自給,而且也像世界其他造紙企業一樣,林產值達到甚至超過紙產值,企業將成為真正可持續發展、永不衰亡的生態紙業集團!

  說到這里,王祥興奮起來:今年,集團60萬畝的造林計劃已經順利啟動!如果有機會,你們不妨到岳紙集團的千畝種苗基地去看一看,那些意大利楊,嘿,長得可歡勢呢!

  林紙結合之路,岳紙已經先行一步,如果全國其他企業也因地制宜,如法炮制,讓造林和造紙牽起手來,中國紙業的永續發展,不就大有希望了嗎?

相關報道:
岳紙獲批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岳紙12萬噸造紙聯合廠房開始打樁
岳紙再表態:“我們決不會污染洞庭湖”
 
用戶注冊 | 站點導航 | 關于我們 | 為您服務 | Email我們

Copyright © 2000-2002.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景華紙業資訊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