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走到哪里;都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直視生產車間;向生產者及各類人員發出指令;指揮生產經營、銷售等;還可以與管理人員召開遠程會議,決策生產經營中的重大問題。”黑龍江省斯達造紙有限公司總經理董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黑龍江斯達造紙有限公司原是個嚴重虧損、瀕臨倒閉的企業。近年來十分重視信息網絡建設和軟件開發,有效地利用信息化管理,實現了企業管理現代化。
目前,企業已扭轉被動局面,成為盈利企業。2001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5050萬元;同比增長5%;工業總產值(現價)26993萬元,同比增長7.8%; 實現利潤4107萬元,同比增長1.8%。2000年公司被國家人事部、輕工局授予“全國輕工系統先進集體”光榮稱號,2001年被國家科技部授予“國家863計劃CIMS應用示范企業”榮譽稱號,成為全國企業管理信息化樣板企業。
黑龍江斯達造紙有限公司擁有總資產9.5億元人民幣,員工2700人漿紙年生產能力10萬噸,主要以精制牛皮紙為主導產品。過去,這個公司累計虧損3667萬元,外欠8000萬元。1996年,董鷹擔任總經理后組建了新的領導班子,采取了改革勞動人事制度、精簡機構、精減人員等辦法,消除了生產效率與工資不掛鉤的弊端。
他們先后兩次投入1300萬元加強了計算機網絡建設和軟件開發,建立了200多個網上工作站、33臺網下PC機;自編了10000多個軟件;逐步擴展為旬成本電算化、辦公自動化、生產管理、物資管理、銷售管理等14個子系統。開發建設了主要生產線的“管控一體化”系統,建立了數據管理和文件管理中;局部工控、監控、管理計算機網絡;采購倉儲、生產、銷售、資金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以數據信息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化為手段,把握采購、銷售市場,以及生產管理,按旬成本電算化為核心的現代化科學化管理,首開了紙包裝行業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先河。
過去購買原材料,需采購員跑幾天。現在負責采購的同志點擊鼠標只需幾十分鐘,從網絡諸多信息中篩選,就可以買到質優價廉的原材料。比如公司生產甜菜育苗筒紙需添加150噸廢報紙,擬從哈爾濱市一家公司以2000元 噸(不合運費)購進。而其它科室從計算機網絡上獲悉齊齊哈爾市一家公司的廢報紙售價僅為1800元 噸,里含運費,每噸節省300元左右。
實踐證明,銷售牛皮紙、紙漿等產品,往往利用計算機網絡快速便捷,很快就能找到合作伙伴,他們的大筆生意都是在網絡上進行的。過去原輔材料多種多樣,價格瞬息萬變,生產成本無法控制。現在通過信息化管理,有效地計算和控制了生產成本,噸紙生產成本由過去的4103元下降到現在的2842元。
管理者、生產經營者及相關人員操作和掌握生產線自動控制信息,能夠超前控制和主動支持生產線的物資、備品配件、水、電、汽供應,最大限度地保證生產線維修技術、生產工藝技術、人力資源。總調度經常運用“管控一體化”系統,主動協調生產線,使之發揮出最大動態潛能。實行信息化管理,還便于領導者監督指揮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