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頻道 紙業商情 資料柜 會員之窗 紙業機構 紙業論壇商情發布 政策法規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夾

你的位置:首頁 >新聞頻道 >每日新聞> 正文

新聞查詢


沙柳造紙做飼料 蓯蓉釀酒銷路俏
2002-05-02 經濟日報
  內蒙古十路齊發進軍沙產業

  本報訊記者陳力報道內蒙古從東到西4000公里生態屏障建設的戰線上透出了“沙產業”的光芒。一批企業并不簡單地以綠色畫句號,而是對鎖控沙源的各種人工、天然經濟類沙生植物進行適度產業化開發,使沙漠增綠的同時還帶來了牧民增收、企業增效、國家增稅。

 
  各級政府大力加強生態建設為沙產業的成長創建了平臺。內蒙古的沙多,從西到東分布著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庫布齊、巴音溫都五大沙漠和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烏珠穆沁、呼倫貝爾五大沙地,沙漠化和潛在沙漠化土地5. 4億畝,占總面積的30%以上。

  但內蒙古防沙止漠的力度也大: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內蒙古90%的旗縣都投入到“建設我國北方生態屏障” 的生態戰役中來。到目前,全區已完成退耕還林還草面積100萬畝,荒山荒地種樹種草面積280萬畝,京津風沙源治理1 109萬畝,生態環境綜合治理502萬畝,天然草原保護和建設110萬畝,水土保持治理面積210萬畝,“三北防護林 ”營造430萬畝。

  產業化的開發進一步反哺了生態建設。東達蒙古王集團實施沙柳產業化工程,用沙柳造紙和配成混合飼料,給農牧民帶來了實惠,農牧民有了種植和撫育的積極性,使沙柳這個沙區的當家樹種走出了“利用價值低————農牧民不愿平茬—— ——五年后撂荒死亡”的厄運,進而快速生長快速繁殖,成為防風固沙、護岸固堤的先鋒植物。阿拉善盟蓯蓉集團專門從事轉化蓯蓉資源,現在已形成年產蓯蓉藥酒300噸、養生液100噸的生產能力,產品供不應求。企業實力的不斷提高帶動了向農牧民轉移利潤的提高,當地群眾收入的提高帶動了他們種梭梭采蓯蓉熱情的提高,使當地梭梭林的面積擴大到630萬畝,有效地抑制了阿拉善的風沙,使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達到了高度統一、良性循環。

  沙產業的綜合效益使內蒙古有關部門進一步明確了業內重點發展領域,號稱“十路齊發”:一是“宇航人公司”等企業實施技改轉化240萬畝的沙棘資源,二是“東達蒙古王”等企業擴大規模轉化當前65萬畝、在建300萬畝的沙柳資源,三是寧城集團、赤波集團增加生產能力轉化現有622萬畝、每年新增60萬畝山杏資源,四是赤峰、通遼制藥廠等企業轉化550萬畝麻黃草資源,五是阿盟蓯蓉集團新增生產能力轉化現有630萬畝、新增10萬畝梭梭林里的蓯蓉資源。其余“ 五路”分別為:開發有毒灌草,從鹽藻中提取天然胡蘿卜素,利用風積沙生產浮法微晶玻璃,藻類產業開發,沙漠旅游資源開發。據自治區計委有關負責同志匡算,以上十大重點項目建成后,“十五”期間新增銷售收入將超過30億元,利稅超過10 億元,沙產業將成為內蒙古新的經濟增長點。

 

相關報道:
 
用戶注冊 | 站點導航 | 關于我們 | 為您服務 | Email我們

Copyright © 2000-2002.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景華紙業資訊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