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頻道 紙業商情 資料柜 會員之窗 紙業機構 紙業論壇商情發布 政策法規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夾

你的位置:首頁 >新聞頻道 >每日新聞> 正文

新聞查詢


成都國棟公司從美國進口秸稈打包機
2002-04-29 四川日報
    進入4月以來,雙流板橋的國棟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大院內,一撥人圍著10多臺大大小小的“拖拉機”連續10多天終于安裝調試完畢。這可不是一般的拖拉機,它是國棟公司從美國進口回來的秸稈打包機。5月“雙搶”時,靠這批秸稈打包機,國棟公司雄心勃勃的秸稈綜合利用計劃就要展開了。

    據了解,成都市的小春種植面積有300多萬畝,大春水稻400多萬畝,全年產生秸稈550萬噸。近年來,川西壩子上小造紙廠迅速消失,耕牛被農業機械所取代,秸稈的出路成了一道難題。農民為省事的一把火,燒出了多少頭痛事:機場航班停飛、高速公路行車困難、空氣嚴重污染……為禁燒,各級政府和有關方面幾載努力,5月麥收時籠罩在成都市上空的濃煙漸漸消散。清新的空氣后面蘊藏著多少艱辛:區(市)縣機關干部深入鄉、村、社第一線禁燒;雙流、新都、武侯、青白江等重點區縣以村為單位與每戶農民簽訂禁燒責任書。僅2001年,成都市就投入資金1800萬元、人員近6萬名,先后查處、糾正、制止違法焚燒行為近5000起。

    一邊“堵”,但根本出路還在“疏”,生產領域產生的問題最終還得靠市場的手段來解決。近年來,圍繞秸稈綜合利用,人們作了不少探索。

    秸稈的覆蓋、堆漚、機械、過腹還田,這是近年來成都市利用秸稈的主要渠道。僅去年,成都市的秸稈還田就達到300萬畝。金堂縣利用各種秸稈作為培養基發展食用菌,去年,就發展食用菌近2億袋,節約成本近4000萬元。同時,還利用食用菌栽培后的基料還田5.5萬畝,改良了土壤。

    對秸稈的工業開發利用,使令人頭痛的垃圾變成“金礦”,則是成都市的一些企業為之奮斗不止的目標。用秸稈造墻材、制紙漿、造環保飯盒者眾多。目前,成都市對秸稈的綜合利用率達到了60%。

    在對秸稈工業開發利用的企業中間,規模最大和設備最先進的當數國棟建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到國外考察尋找商機的國棟公司董事長王春鳴在美國的菲尼克斯公司看到了世界上第一條秸稈板材生產線。當了解到其巨大的市場潛力時,王春鳴跟定了這個項目。他從美國跟蹤到研制和生產秸稈生產線的德國,一定要使這種可以代替木材用于工業、家具、裝飾裝修的新型材料在中國生根。幾經周折,去年,國棟公司耗資4億多元人民幣,終于從德國的美卓公司引進了國內第一條擁有世界最新技術的秸稈中密度纖維板生產線。

    4月上旬,在國棟公司新建的秸稈板材廠區,王春鳴扳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公司的第一期工程將消化利用麥稈、稻草等秸稈30多萬噸,為農民增收5000萬元,逐步根本解決焚燒秸稈帶來的環保問題。明年上第二期生產線,還將增加90萬噸的秸稈消化能力,為農民增加收入1.5億元以上。同時,細心的王春鳴從美國進口了一批秸稈打包機,直接在田里把秸稈壓縮打包,解決了收購運輸的困難。

    4月9日,國棟公司登出公告,在雙流、新津、青白江等幾個重點區縣以每公斤0.15元的價格收購秸稈。

    成都市政府對國棟公司給予了大力支持。4月11日,市政府召開了秸稈收購現場協調會,副市長吳平國要求各有關區縣把這項利于農民增收、解決環保問題的好事辦好。

    4月13日,國棟公司從德國進口的秸稈中密度纖維板生產線主要設備進場……

    一切都在緊鑼密鼓。今年夏收或以后,成都平原將有一塊湛藍的天空。

相關報道:
 
用戶注冊 | 站點導航 | 關于我們 | 為您服務 | Email我們

Copyright © 2000-2002.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景華紙業資訊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