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被當作造紙企業環保治污設施的堿法制漿蒸煮黑液堿回收系統,卻原來是造紙工藝中不可缺少的生產設備,這一差錯給我國造紙工業生產和環境保護事業造成了巨大損失。這是記者日前從有關造紙和環保專家口中獲悉的。
為此,記者采訪了山東輕工業學院輕化工系造紙專業的有關專家,并查閱了有關造紙專業的教材。在由天津輕工業學院、華南工學院、東北輕工業學院、大連輕工業學院合編,隆言泉主編的高等學校輕工專業教材《制漿造紙工藝學》(上冊)一書第二章“堿法蒸煮”的“堿法制漿的分類與發展”(68頁)“硫酸鹽草漿生產流程示例”(圖1—2—2)中,“堿回收”系統是上接黑液槽、下接白液槽的工藝。在該教材第八章第一節“黑液回收”(421頁)中明確界定:“堿回收是堿法制漿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燃燒法堿回收的同時,可以利用鍋爐產汽,以從黑液中回收熱能!
有關專家指出,堿回收系統被當作治污設備,使草制漿造紙的門檻大大降低,使一大批1萬噸以下的小造紙廠無序上馬投產,一個小造紙廠污染一條河的慘狀追根溯源就來自于此。按工藝要求,堿回收系統需要造紙廠達到一定的規模,一般正規堿回收要達到年制漿能力3萬噸以上,才能正常生產。簡易堿回收一般也要達到年制漿能力1.5萬噸。也就是說,年產兩萬噸以下的草制漿造紙本來就不符合工藝要求。因此,也就不應存在后來的關停小造紙廠,大量的經濟損失也就可以避免了。
專家認為,這一問題的產生是由我國經濟管理行為不規范所造成的,必要的工藝流程被砍掉這一問題,必須通過立法和嚴格執法來解決,F在,關鍵是要防止類似現象再次發生。有關造紙專家認為,砍掉堿回收工藝,受損害最大的是造紙行業本身。由于不規范的小造紙廠的加入,搶占了大型規范造紙廠的市場,使大造紙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受到很大限制,整個行業水平長期停留在較低的平臺上。
另外,本來在造紙工藝中能解決的污染,卻被排出廠外,既危害了社會,也損害了造紙工業的聲譽。有關專家認為,造紙廠的污染90%以上來自黑液,如果按工藝要求上了堿回收設備,造紙廢水難治理的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堿回收被當作治污設施,給我國環境管理造成了極大的被動并增加了難度。目前,作為治污設備的堿回收系統一般是在造紙廠投產后數年、甚至是十幾年后才上馬的。這樣,不但已經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后果,而且,堿回收投資巨大,占去了大量的科技改造和環保補助資金,占用了大量的國家優惠環保貸款,使本來就少得可憐的環保資金大批分流。
據不完全統計,僅山東省華泰集團、晨鳴紙業、安丘紙廠、太陽紙業、泗水紙廠等10余個企業作為治污設施而新上的堿回收項目,投資總額就超過15億元人民幣,其中環保投資和環保優惠貸款占20%以上,這些資金如果用在城市污水處理廠和生態環境建設上,將會產生更大的環境和社會效益。
因此,有關環保和造紙專家呼吁,必須盡快給堿回收系統“正名”,歸入造紙生產工藝中去,加強“三同時”和行業管理。過去的“糊涂賬”再不能“糊涂”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