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宣紙的生產廠家近年來已發展至100多家。這些廠家多為小作坊,技術不達標,嚴格影響我國宣紙的質量、聲譽和對外競爭力。
宣紙作為輕工業中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傳統產品,有其特殊的生產原料及生產工藝。隨著入世的深入,日本、韓國等宣紙生產國已開始與中國共同分搶市場。
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會長郭海棠告訴記者,我國原來生產宣紙的廠家只有四五家,近年來已發展至100多家。但這些廠家多為小作坊,技術不達標,許多竟把廢紙加入宣紙的生產原料中,嚴重影響了我國宣紙的質量及聲譽。
據了解,目前我國宣紙生產企業已著手對宣紙生產進行保護,并從生產技術上制定標準,做到對外進行正名保護,對內苦練內功增強競爭力。
郭海棠說,在中國宣紙集團公司的帶動下,安徽涇縣地區各宣紙生產廠家向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提出了《宣紙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的申請,這一申請已獲批準,從此宣紙有了《宣紙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強制性國家標準》這一帶有強制性的國家標準。
另外,對宣紙技術及質量進行規定的《宣紙國家標準》也在制定。這兩個標準的制定內容雖不盡相同,但對宣紙的定義進行了準確的描述,并對其質量、技術提出了嚴格要求。
這兩個標準的制定從一定意義上使我國的宣紙生產企業整頓有了可借鑒參考的標準,對其技術、質量、使用原材料等有了明確規定。另一方面我們也可看出,這兩個標準的執行將對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宣紙產生限制作用,因為如果不符合《宣紙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強制性國家標準》中的宣紙定義的紙不能稱其為宣紙,而質量與技術不達標的將被視為不合格產品。面對入世后國外企業的圍攻,我國企業已做好準備,提前為宣紙穿好了保護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