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西組織力量對近期區內造紙部門用材的原料林基地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調查包括合浦縣、欽北區、高峰林場、東門林場、廣西國發林紙公司等單位,并組織林業部門參加座談,總結速生豐產林發展的情況,概要如下:
一、基本狀況
廣西為南方重點林區之一,擁有林地面積占全自治區土地面積59.98%,有林地面積達987.4萬hm2、活立木蓄積量4.03億m3,植被覆蓋率為41.33%,共有151個國營林場,林業總產值100億元以上,成為全自治區重要經濟支柱產業。目前,全自治區速生豐產林近66.67萬hm2,主要樹種為馬尾松、杉木、國外松、桉木、相思木等。針葉林占63.5%、純林占90%以上,用材林每公頃蓄積量約49.5m3,,
二、發展速生豐產林的優勢
1.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年降雨量1250—1750mm,土地資源豐富,山地、丘陵土地面積占總土地面積68.4%,林業用地達1366.7萬hm2。適生速生樹以桉木、相思木為主,另有樺木、楊木,也都是良好的造紙用材。
2.有較好經濟效益和廣闊市場前景。速生材5—6年成材,每公頃純林效益約3000元左右,成本較低,每公頃投資只需6000元左右。區內擁有1400多個林產工業及造紙企業,豐產林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原料資源,具有廣闊的巾場前景。
3.有成熟的栽培大面積豐產林的經驗。全區在速生豐產林良種繁育和種植技術方面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是中澳合作造林示范地區,引種桉樹及家系174個,在桉樹組培苗木產業上,1年產3000萬株以上,在推廣良種樹木上做了重大貢獻。
三、發展速生豐產林的特點
1.動作力度大 各級政府及林業部門重視發展速生豐產林,將區內林紙結合作為經濟增長點來抓,“十五”規劃中,擬發展66.67萬hm2豐產林。專門下發文件,對豐產林建沒減半征收“兩金一費”予以支持。
2.格局多元化 發展速生豐產林呈多元化格局,一是利用世行貸款營建20多萬hm2高質量豐產林;二是充
分發揮國營林場骨干作用,區直屬林場——高峰、博白、東門3個林場豐產林面積已分別達到1.2萬、0.67萬、O.53/hm2(18萬、10萬、8萬畝)規模;三是林紙共建造紙原料林基地,風凰、三元、賀達、國發4個紙業公司已擁有豐產林地面積分別為6666.67、3333.33、2666.67、1600hm2;四是個體戶等私人豐產林種植,其中達萬畝以上的大戶已遍及全區各處;五是外商投資營造速生豐產林熱情高漲,印尼金光集團、香港嘉漢木業公司等境外企業營造豐產林的面積已分別達到2.33萬hm2和1.33萬hm2。多元化格局促進全區速生豐產林更快發展。
3.模式多樣化 目前全區速生豐產林發展模式為3種,—是:“龍頭企業集團加上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再加上農戶,通過貸款推動豐產林建設;二是林場加基地和農戶已取得良好效益;三是公司加基地和農戶正在共建豐產林。
4.政策求創新 全區各級政府根據本區優勢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將發展速生豐產林作為地區重點抓,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為加快發展速生豐產林創造良好的條件。
5。擴張造林基地 土地是發展速生豐產林的重要制約因素,全區采取了多種經營模式,探索租地、合作聯營、股份制等有效辦好豐產林的措施,以實現土地、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的最佳組合,實施向外擴張的發展戰略。
四、發展速生豐產林存在的問題
1.發展資金嚴重不足 高產出必須高投入,豐產林平均每公頃營林投入在4500元以上,是一般造林的幾倍,而目前速生豐產林發展資金渠道窄、數量少,金融部門扶持有困難,限制了豐產林的發展。
2.采伐指標難以滿足要求 木材限額采伐規定成為豐產林用材的一大障礙,業主對自己的豐產林沒有木材處置權,不能按市場需要供應,所以林業部門必須跟隨市場,采取靈活的變通辦法,既保護生態環境,又大批供應木材。
3.稅費負擔太重 我國木材稅費達20多項,占一次性售價500/%以上。因此,防止亂收費用,提高銷售木材積極性是必不可少的。
4.土地利用矛盾突出 廣西土地豐富,但農民已承包了土地權,影響集中成片發展豐產林,如何協調集體與農戶土地權力的問題很重要。
五、對發展速生豐產林的建議
1.制定完善的投入和信貸政策;
2.改革現行稅費政策;
3.按“分類經營”原則改革資源管理政策;
4.制定林地、林木流轉政策;
5.實行集約化經營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