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頻道 紙業商情 資料柜 會員之窗 紙業機構 紙業論壇商情發布 政策法規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夾

你的位置:首頁 >新聞頻道 >每日新聞> 正文

新聞查詢


山東華泰紙業集團堅持自強之路 應對入世挑戰
2002-03-25
    加入世貿組織,我國造紙行業平均關稅水平將有10%左右的大幅下降。這將使大批質優價廉的“洋紙”涌入國內市場。而且我國紙業目前還普遍存在“三小一大”(即木漿比重小,企業規模小,中高檔紙生產能力小,環境污染大)問題,更使其在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近年來國內紙和紙板的消費需求逐年遞增,造紙工業仍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需求不斷擴張的行業之一。面對“洋紙”的入侵,中國紙業究竟如何才能保住自己,如何戰勝對手?山東華泰集團總裁李建華日前接受記者采訪,他認為:“對剛剛加入世貿組織的中國造紙業來說,可以不求最大,但必須要考慮如何做強。不做大,不一定容易對付;不做強,一定會被打得一塌糊涂。”

    談到中國造紙業的自強之路,李建華說:“華泰集團從過去一個品種單一的造紙企業,發展成今天集造紙、化工、熱電、印刷、商貿服務于一體的國家特大型工業企業,堅持的就是自強之路!

    儲備資金人才  我國雖然是世界第三造紙大國,5600多家造紙企業的平均規模僅有6000余噸,遠遠低于世界平均規模8萬噸。企業規模小、組織機構散亂、集中度不高的企業結構現狀,很難與國際大企業抗衡。為此,通過參股收購、多渠道融資、強強聯合等多種形式,建立國內造紙業的“聯合艦隊”,營造規模經濟優勢,不僅是當前我國造紙行業發展的當務之急,也是我國由造紙大國轉變為造紙強國的必由之路。

    華泰集團早在“九五”期間,就積極探索走多元化經營的路子。先后兼并了東營市化工廠、東營市新華印刷廠,使企業形成了造紙、化工、印刷產業頭尾相接、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為了融集充足的發展資金,2000年9月份,華泰股份9000萬A股在上交所成功上市,融集資金近11億元。同年11月份,經國家人事部批準,公司在全國造紙行業首批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股票上市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立,為華泰今后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和人才保障。

    加入世貿組織后,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格局為我國造紙企業向世界各大資本市場大規模、多形式融資提供了絕好的機會,有了充足的資金,才能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實現規模經濟效益。為此,華泰制定了“十五”期間內外結合,雙管齊下的發展戰略。一方面加快技術改造步伐,力爭到2005年使本部造紙年生產能力達到100萬噸;另一方面對省內外優良企業加以參股、收購,在國外造紙技術相對落后的國家投資建廠等方式,到2005年在外部實現50萬噸的造紙年生產能力。

    調整原料結構  長期以來,我國造紙業以麥草和非木材纖維原料為主的原料結構,導致我國目前的產品結構中60%的產品為低檔產品,其余40%的中高檔產品也大部分為三資企業生產。我國造紙業要想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立足,必須牢牢把握中高檔產品市場。為此,提高木材纖維比重,增加產品品種,增強產品的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加速原料結構的優化升級,對國內造紙行業來說已是勢在必行。

    針對我國森林資源稀缺的現狀,走林紙一體化發展道路,逐步實現以木材纖維為主,擴大廢紙回收利用和充分合理配用非木材纖維的多元化原料結構,應是當前國內造紙業原料結構調整比較可行的指導方略。

    華泰集團自1997年就開始了可替代麥草原料的研究和探索。針對公司所處黃河入?谔J葦資源豐富的優勢,公司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蘆葦原料基地,目前,已發展到20萬畝。在此基礎上,近年來,按照行業倡導的木漿、廢紙、非木材纖維“四四二”的原料調整比率,公司確立了“十五”期間走林紙、漿紙一體化的發展路子,在充分考察論證的基礎上,目前已開始著手籌建自己的三倍體毛白楊速生林原料基地。公司的發展目標是:到“十五”末,將蘆葦原料基地擴展到70萬畝,并配套建立10萬噸蘆葦漿廠;將速生林基地擴展到60萬畝,并配套建成30萬噸的APMP漿廠。

    我國加入WTO,盡管對國內造紙行業沖擊很大,但實質上它加速了國內造紙業產品結構、原料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步伐,只有視挑戰為機遇,在“自強”中盡快將差距轉化為優勢,中國造紙業才能更快與世界紙業接軌。
 

相關報道:
華泰膠版印刷紙、書寫紙、衛生紙成為免檢產品
華泰集團:打造中國紙業知名品牌
華泰2400板紙項目改造順利完成 產品質量國內領先
華泰入選中國專利山東明星企業
 
用戶注冊 | 站點導航 | 關于我們 | 為您服務 | Email我們

Copyright © 2000-2002.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景華紙業資訊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