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灣的水正在變質,壞就壞在地方保護!”出席全國政協九屆五次會議的政協委員、河北師范大學副校長李有成說,渤海灣要變清、變藍,必須打破地方保護主義,盡快協調解決渤海海域跨省污染問題。
李有成委員說,2000年底,渤海滄州海域發生了嚴重的漁業污染事件,涉及領域面積400多平方公里,主要受災區是黃驊港開發區和海興縣,直接經濟損失近億元,資源損失2億元。20
00年12月26日,國家環?偩终{查認定造成污染的直接原因是天津的“引黃濟津”應急調入工程,占用了南運河河道,原經南運河從天津入海的河南衛運河來水和山東臨清、德州兩市污水改排了漳衛新河,從而加重了滄州領域污染。
漳衛新河是河北省滄州與山東濱州海域的界河。會前,李有成委員了解到,改排漳衛新河的污水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上游河南省衛運河來水,二是山東臨清市、德州市的工業和生活廢水;三是河北省館陶縣造紙廠和臨西縣興隆紙品廠生產廢水。衛運河下游山東、河北兩省的污染主要來自山東臨清和德州兩市,日排污水23萬噸。日前,館陶縣造紙廠污染最重的生料生產線已關停,臨西縣興隆紙品廠已不向運河排污,河南是造成滄州海域污染的主要來源,其次是山東臨清和德州兩市,屬跨省份污染問題。
李有成說,渤海灣是中國惟一的半封閉內海,將是繼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之后中國東部的另一個經濟高速發展地區,而近岸海域和潮間帶嚴重污染,已威脅到京、津、唐沿海地區的生存環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李有成說,目前,“渤海碧海行動計劃”雖已啟動,但相應的防污體系尚未建立。由于地方保護主義作祟,海河上游一些地方只重利益,不投資治污,致使污水越流越多。為此他在提案中建議,環境保護必須實行全國一盤棋,加大征收超標排污費力度;進一步規范漳衛新河等入海河流閘涵的管理,充分考慮海域養殖期河海洋環境的承受能力;建立環保通報制度,及時引導漁民做好預防,減少污染的損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