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潤三春千野綠,綠染神州萬象新。走過不平凡的世紀初年,人民共和國迎來又一個充滿希望的春天,迎來了第二十四個植樹節。
正在此間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在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推進國土綠化,是全國人民一項長期的任務。
生態危機:警鐘頻頻敲響
進入20世紀末,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國人意識到,大自然在以自己的方式討還破壞森林欠下的陳年舊賬:長江洪水無情地吞噬著大片農田和村莊,西北的狂風裹挾著沙塵奔襲北京、南京,旱魃肆虐華北平原,莊稼枯死、居民缺水……
“作為森林資源大省的黑龍江,近年來洪災、旱災、風災出現頻率加快。過去夏天不用空調的哈爾濱,現在空調熱銷!焙邶埥∩た偩衷珠L孫丕文代表憂心忡忡地說:“人為破壞造成的森林資源質量下降是罪魁禍首。現在,小樹多了,大樹少了;稀疏的林子多了,茂密的林子少了。松花江上游森林過量開采,使哈爾濱江段淤積大量泥沙,美麗的江心島沙丘面積在增大,有的江段幾乎斷流!
在廣闊的西部地區,森林更加稀少。劉廣運委員說,為了吃飯,全國大量高山陡坡、草地開墾成耕地,1994年至1999年全國在固定沙地及草地上開墾耕地達255萬畝,其中變成流動和半固定沙地的占一半。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為16.55%,森林面積僅占世界的4.6%,森林蓄積量占世界的2.9%。
亂砍濫伐,水土大量流失,沙災、旱災、水災頻頻發生。代表、委員們提供的有關數據更令人擔憂:洪災頻發,每3年就出現一次大澇。黃河每年流失的泥沙,若堆成高1米寬1米的墻,可繞地球27圈;干旱導致全國近一半的冰川后退和變薄,雪線上升。數百座城市因干旱缺水。全國因干旱每年損失高達2300億元;沙災嚴重,沙漠化仍呈擴展之勢。全國沙漠化土地25億畝,占國土面積的17.4%,強沙塵暴天氣發生次數增多,受沙漠化影響的人口4億人。水災、沙災、旱災,成為中華民族的三大心腹之患。
林業是治理“三大心腹之患”的根本措施,綠化是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重要環節。
六大工程:播撒綠蔭的壯美篇章
世紀之交,江澤民總書記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再造祖國秀美山川的偉大號召。國務院頒布了《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對我國林業建設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從東到西,自南向北,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場規模宏大的生態建設之戰,一場改天換地的偉大壯舉拉開了序幕。
來自林區的代表吳杰凱深有感觸地說,林業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被提升到如此重要的位置。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生態建設之戰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大規模實施的我國林業六大工程。新世紀初,這舉世矚目的六大工程已經國務院批準,并列入“十五”計劃綱要,成為國家和人民的意志:一是天然林保護工程。主要包括全面停止長江上游、黃河上中游地區天然林采伐;大幅度調減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的木材產量;由地方負責保護好其它地區的天然林。二是“三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等重點防護林建設工程。工程計劃造林3.4億畝,并對10.78億畝森林實行有效保護。三是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四是環北京地區防沙治沙工程。計劃到2010年,工程區林草覆蓋率由目前的6.7%提高到21.4%。五是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2010年前重點實施10個野生動植物拯救工程和30個重點生態系統保護工程。六是重點地區以速生豐產用材林為主的林業產業基地建設工程。這項工程完工后,每年提供木材1億多立方米。
趙學禮代表說,我國林業六大重點工程規劃范圍覆蓋了全國97%以上的縣,規劃造林任務超過9億畝,工程建設范圍之廣、規模之大、投資之巨為國內外歷史所罕見,成為我國新世紀再造秀美山川的偉大壯舉,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反響。
秀美山川:不再是遙遠的夢想
來自陜西延安的常文質代表親眼目睹了退耕還林的變化:過去山是越墾越荒,越荒越墾,F在,山是一座一座的綠,農民是一戶一戶地富。寧夏代表馬啟智也有同感。他說,寧夏前年退耕21萬畝,去年達50多萬畝,今年將達到80萬畝。農民們越來越嘗到退耕還林的甜頭。
沈茂成委員說,退耕還林實施3年來,全國已經完成1867.3萬畝,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635.1萬畝。長江、黃河的坡地已經大規模啟動了退耕還林。今年退耕還林的面積達到3500萬畝,同時還要造林3500萬畝,總的規模將達到7000萬畝。一些地方把退耕還林工作,同建設基本農田、調整農林牧業結構、發展農村能源、實行生態移民,以及封山禁牧、舍飼圈養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生態改善和農民增收“三贏”的路子。
2000年以來,國家在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安排國債投資16.8億元。截至2001年9月底,已完成工程建設任務1276.4萬畝,取得了初步成效。湖南代表團劉泗元代表在亞運村駐地散步,望著已經露出綠意的樹木,心情特別高興。劉泗元說,過去來北京開“兩會”,總要遇到遮天閉日的沙塵天氣,出門一身塵土。今年一個最明顯的感覺是,北京的天變藍了,呼吸變通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