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十五”發展的收局之年,中國紙業經過“十五”前幾年持續、健康和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并表現出更加強勁的發展勢頭和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以進一步提高產業競爭力為動力,2005年起,中國紙業將進入加大力度、加快速度的大整合時期。 1 進口與國產的市場整合 圍繞巨大的中國紙品消費市場,進口產品和國內產品一直在進行著激烈地競爭。特別是“十五”以來,一方面由于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中國造紙企業建設了一批大規模、高品質、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紙張生產線,其產品可以替代進口;另一方面由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自2002年以來,進口紙品的關稅稅率逐漸降低,使得其價格下降,市場滲透力不斷增強,從而導致進口產品與國內產品在市場上形成激烈的競爭,難分伯仲。這期間還出現了新聞紙、銅版紙和箱紙板三大紙種的傾銷與反傾銷斗爭,使得紙業市場變數頗多。 2005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保護過渡期己基本結束,除個別品種外,造紙產品的關稅減讓基本到位。而中國對原產于美國,泰國、韓國和臺灣地區的進口未漂白牛皮箱紙板反傾銷案也將做出裁決,這將使得影響進口產品價格波動的因素減少,進口產品與國內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 但隨著進口和國內生產的高檔紙品在市場上的供應量不斷增加,會出現較強的市場整合:高檔紙品的市場份額將不斷提高,相應地會擠占原來中檔產品的市場份額;而中檔產品又會去擠占原來低檔產品的市場份額,最終使一部分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低檔產品被淘汰出局。經過這樣一輪整合后,市場上將根據不同的產品質量及價格,出現相對穩定的經銷渠道和終端用戶,各種產品的市場份額也將相對穩定,經營服務將更加規范,市場結構將進一步優化。 2 外資與內資的企業整合 中國紙業近年來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外資的作用功不可沒。但在外資企業不斷加快在中國發展步伐的同時,中國內資企業生存空間在哪里?如何防止外資對中國紙業的壟斷?這是困擾包括政府管理部門在內的業界敏感問題。有人曾提議不要批準外資在中國建立獨資造紙企業,要建必須和內資企業合資,迫使外資與內資聯姻以使內資造紙企業獲得生存空間。針對這一提議,有外資企業說,“我們對國內造紙企業的那些'瓶瓶罐罐'不感興趣”,顯然“拉郎配”的做法是行不通的。那么,面對外資重圍,內資企業路在何方? 最近,從晨鳴紙業和華泰紙業這兩個國內紙業巨頭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晨鳴紙業與世界上最大的銅版紙生產商SAPPI公司等合作伙伴將在江西合資生產銅版紙;華泰紙業將與世界排行第二的斯道拉恩索公司合資生產印刷紙。業內人士都知道,晨鳴和華泰兩家企業的發展思路是有所不同的,一個要做大,一個要做強。曾有人問到底誰家的戰略是對的,其實“做大”與“做強”本沒有對錯之分,關鍵在于是否有與“做大”或“做強”戰略相匹配的資源支持。晨鳴和華泰通過這些年的高速發展,成為公認的國內紙業巨頭,如今不約而同地走上牽手國外紙業巨頭之路,為國內企業出路在哪里這一問題提供了很好的答案。 成為國際化的企業,是很多企業的理想。但并不是從國外引進了先進設備甚至產品賣到國外去就是國際化了,國際化的企業關鍵在于與國際上的大公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企業股權上的國際化。 國際化的前提是現代化,造紙企業只有走出“瓶瓶罐罐”、形成具有先進裝備和管理水平的現代化企業,才有可能被國外產業巨頭相中,最后通過與外資合作發展成為國際化的大企業。否則,如果自己實力不強,即使與國外企業合資,最終也會被吃掉。晨鳴紙業和華泰紙業與外資合資合作的意義就在于這是國內紙業巨頭與國外紙業巨頭的合作,是真正意義上的強強聯合,通過這樣內資與外資的企業整合,可以形成產業巨無霸,筑起一個高高的門檻,從而獲取更大競爭優勢,這也是外資企業牽手內資的本意所在。 除了造紙企業,也有國外的造紙設備制造商正在尋找國內的合作伙伴。從外資企業對中國企業的不理不睬,到積極尋求合作,說明中國紙業已進入了一個外資與內資的企業整合期。 3 造林與造紙的行業整合 備受關注的林紙一體化工程,實質上就是為了推動造林與造紙的行業整合。近年來國家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旨在推進林紙一體化的進程,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社會各界實施林紙一體化的熱情高漲,但熱情高漲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盲目行為,最近被包括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等媒體關注的“合作造林”事件,從產業角度看,其問題在于造林沒有與造紙行業形成產業鏈,其宣傳的投資收益實際上實現不了,有欺騙投資者的嫌疑。造林企業宣傳的楊樹每立方米價格可達700元實際上是指做家具用的大徑級材,而造紙企業需要的楊木,是樹徑在20厘米左右的木材,紙廠能接受的價格為300-400元。同是楊樹,但此楊樹非彼楊樹。投資造林者期望的價格與造紙企業能夠接受的價格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導致造林與造紙不能形成完整產業鏈,這是投資有風險的重要原因。 要真正做到造林與造紙的行業整合,就要按行業間的內在聯系去組織項目。林紙一體化過程中要防止兩個現象:一是要防止造紙企業自己大包大攬,所需原料基地全部自己造;二是要防止造林企業在沒有下游漿紙項目或所規劃的項目不在國家林紙一體化工程規劃范圍內的情況下,就大面積進行造林。造林與造紙企業應該發揮各自專業特長,以合理的利益機制聯系起來,才能長久發展,實現雙贏。
需要指出的是,較早的支持林紙一體化工程的文件《關于加快造紙用林基地建設的意見》在2001年出臺時,全國范圍內林木產品的稅費都比較高,因而當時提出了對造紙企業自種自用的原料林基地,給予稅費減免的優惠政策,但目前由于國家農業稅費的改革,全國范圍內林木稅費都開始大幅度降低,因此造紙企業就沒有必要完全由自己來種樹了;這一稅費上的變化,使得造林與造紙按行業內在發展規律來進行整合成為可能。 2004年初,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下半年起正式批準了華泰紙業、泉林紙業及美利紙業等一批林紙一體化項目,這表明從2005年起,才能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林紙一體化項目。同時,由于合作造林等事件的出現,使得林業投資者會更冷靜、更理智地去投資能夠形成產業鏈的項目。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造林與造紙行業的整合進程將進一步加快。
4 資本與產業的運作整合 造紙工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因此做好資本與產業的運作整合就顯得尤為重要。從近期看,股市上的一些表現不佳的造紙企業如ST江紙、ST吉紙及雖未被ST特殊處理但企業較長時間停工的造紙企業,都將在2005年通過資本市場進行重組,從遠期看,中國造紙工業要實現到 2010年的長遠規劃,至少還要數千億元的投資,資本與產業的運作整合勢在必行。 造紙企業要獲取長久發展,不僅要打造林漿紙產業鏈,更要打造一個融資運作平臺,從而為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否則單靠傳統的銀行貸款,難以發展壯大。2004年,由于國家實行宏觀調控政策,銀根收緊,就使得一些造紙企業的項目半途擱淺,損失巨大。 打造一個融資運作平臺,就要運用多個融資渠道,比如商業銀行、產業投資公司、戰略合作伙伴、股市債市等。最近晨鳴成功發行20億元可轉債,就是一個成功案例。 APP海南項目以制漿設備自身做抵押,獲取銀行的巨額設備貸款,是利用項目融資的一個范例?梢姡蔀楫a業巨頭,沒有資本運作的平臺支持是不行的。 通過成立產業基金來扶持產業發展,在國外是很成熟的運作方式。中國雖然目前還沒有產業基金,但據悉國家已有意在部分地區開展產業基金的試點,造紙行業具有資金密集性強的特點,最適合建立產業基金,因此造紙行業有望成為國內最早一批出現產業基金的行業。 近年來,一批民營資本也紛紛轉戰紙業,成為紙業發展的新動力。造紙工業是可持續發展、能夠創造百年財富的朝陽產業,介入紙業,符合民營企業迅速擴張資產、實現永續經營的愿望。但民營企業在介入紙業時不能照搬其在別的行業的成功經驗,應該對紙業進行科學的戰略研究后,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否則,由于紙業是船大不好掉頭的行業,在投資方向上的差之毫厘,就會導致結果上的謬以千里。 追逐利潤是資本的天性,隨著造紙行業的不斷發展和可預見的長久贏利,將有更多的資本向造紙產業傾斜,資本與產業的運作整合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以大整合為特征,2005年將成為中國紙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中國紙業通過由此開始的2-3年的全方位整合,將出現明顯的優勝劣汰效應,即強者更強,行業里“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地位將進一步鞏固,而弱者將很快被淘汰出局,整個產業也會從“以量取勝”向“以質取勝”轉變,產業競爭力將得以進一步地提升,為中國紙業實現從紙業大國到紙業強國的突破打下堅實的產業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