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首頁 新聞紙業印藝企業數據搜索展會社區 服務
 
 

行業整合 催生紙業強國

丁洋
 

    8月,立秋過后,些微的涼氣降臨。但身處紙業的人士感受更深的是一股股兼并重組的熱流。先是傳出“浙江浦江‘天聽’紙業收購原浙江省重點造紙骨干企業龍游‘亞倫’”,而后是“東泰控股董事會通過了收購浙江瑞森紙業有限公司75%股權的議案”以及各種傳聞頻頻出。山雨欲來風滿樓。這些預示著什么?

    采訪紙業專家、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咨詢二處處長郭永新,似乎人家早有準備,脫口而出:“中國造紙行業的大整合已經拉開大幕!它關乎中國紙業的發展方向。”

    郭永新分析,中國紙業大規模的行業整合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要從企業自身完善治理結構開始,解決企業所有者缺位等問題。而管理層持股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辦法之一。管理層持股作為并購交易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作用是能夠明晰產權,使企業可以進行更有效的整合與再造。第二階段,國內企業之間按股東利益最大化原則,進行兼并重組和產業整合,從而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競爭能力,造就一批競爭力強的優勢大企業及企業集團。第三階段,國外紙業大公司采取參股、控股等辦法與中國最具競爭力的企業進行并購,最大限度地從中國這個最具發展前景的市場上獲取商業利益,中國的大企業也將在這一過程中演變成國際化大公司。郭永新認為:

    整合:序幕拉開

    郭永新對眼前發生的兼并重組案例并不意外,話鋒一轉:“中竹紙業(集團)公司,繼租賃四川雅安制漿造紙廠,全資收購福建邵武竹漿廠和廣西柳江造紙廠等企業后,又于2002年11月收購了吉林紙業50.06 %的國有股股權,成為吉林紙業的第一大股東,已經拉開了中國造紙行業的大整合序幕。此前,盡管有一些兼并重組的案例,但被兼并的多是中小企業,而吉林紙業這一老牌國有大企業被中竹紙業并購,表明中國造紙行業兼并重組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兼并重組活動由小企業向大企業推進,由局部向整體推進,由單純的以資本運作為目的(如買殼上市)向以產業整合為目的推進。”

    整合:必經之路

    郭永新接著說,造紙業是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產業,中國紙業更是由于發展速度快、市場潛力大而受到國際紙業強國的青睞。它們不僅將產品大量輸入中國,而且還紛紛在中國投資建廠,國內市場國際化成為中國紙業的重要特征。中國紙業也因此形成了一個市場,兩種競爭(國外產品與國內產品競爭、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的產品競爭),三方勢力( 國外企業、內資企業、外資企業)的激烈競爭格局。但是由于中國內資企業存在著管理水平較為落后、企業數目多但規模小等先天不足因素,導致整體競爭力不強。因此,對造紙行業進行大整合,改進管理水平、提高行業集中度及裝備能力,從而增加行業競爭力,是中國由紙業大國變為紙業強國的必由之路。

    政策:鼓勵整合

    針對記者提出的“政策調控對紙業整合起了什么作用”的提問,郭永新說,由于國有成分在造紙行業中所占比重較大,因此,行業要整合,國家的政策支持十分重要。

    近年來,中國政府對造紙工業進行整合工作十分重視,原國家經貿委在造紙行業“十五”規劃中指出,要調整產業結構,實施大型企業集團化戰略,“要以企業為主體,提高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大力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能力強的大型造紙企業和企業集團”。新近成立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管的全國191家大企業中,中國復興漿紙公司榜上有名。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扶持大企業,主要有:債轉股、國債貼息項目、林紙一體化等,特別是一批國債貼息項目對造紙行業提升競爭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從1998年到2002年,造紙國債貼息技改項目共實施21項,總投資138億元,到2002年底,已建成投產12個項目。這些項目的上馬,提高了一部分大企業的裝備水平和產品檔次,競爭力得以加強。

    以新聞紙產業為例,國家扶持的新項目上馬后,產品產量與質量極大提高,較好滿足了社會對新聞紙的需求,增強了產業競爭力,有效抵制了國外產品的沖擊。新聞紙的產量從1995年的79萬噸增長到2002年的185萬噸,年均增長率達12.93%;進口新聞紙的數量從最高時期1997年的45.34萬噸下降到最低時期2001年的1 5.4萬噸,進口產品比重由1997 年的41.2%下降到2002年的9.75%。新聞紙是國家政策成功調控產業的典范案例。

    林紙一體化項目的實施也將促進中國造紙行業的整合,特別是能夠推進行業縱向整合的力度,即將造林、制漿、造紙、印刷(或包裝)這一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整合在一起,從而降低交易成本,加大企業規模,提高競爭力。

    市場:利益“粘合”內外資

    記者問,內外資整合的動力是什么?郭永新說,除了政策支持,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也促進行業加快整合。中國紙業,即使是存在著激烈競爭的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之間,也開始了廣義上的整合行動。比如目前中國最大的外商獨資企業亞洲漿紙、斯道拉恩索、芬歐匯川等除了加快在華企業的產能擴張,都在尋求與中國內資企業合作搞林紙一體化的項目,這主要是由于內資企業搞林紙一體化享有優惠政策,外商牽手內資,渴望能夠“有福同享”。

    此外,最近由外資企業金東紙業及內資企業山東泉林紙業等四家共同發起的銅版紙產業反傾銷并取得勝訴,也是在市場利益的驅動下,內外資企業合作的一個例子。雖然目前還沒有形成并購意義上的內外資整合,但是從中可以看到,只要有市場利益,企業不分行業(不分林業、紙業或其他行業),不分大小,不分內外,整合在一起是完全可能的。

    阻力:高管人員不愿接受損害個人利益的并購

    記者問,行業整合將遇到哪些問題?郭永新說,與國際上成熟的企業并購、行業整合活動相比,中國造紙行業的大整合還僅僅是拉開序幕而已,目前還存在著較多阻礙行業整合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由于中國紙業市場大,雖然市場競爭激烈,但還都活得下去,沒有整合的壓力;二是由于一些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不持有公司股份或持有很少的股份,因此并購后如工作變動將使高管人員的個人利益受到很大損害,企業利益最大化與高層管理人員的利益最大化不一致,因此高層管理人員缺乏整合的動力,甚至存在著一定的抵制力。

    整合:三步走

    郭永新最后說,目前,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正在向縱深推進,產權改革成為當前的熱點。政府已出臺包括《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利用外資改組國有企業暫行規定》等一系列政策,以期實現國有資產有進有退的產權改革。造紙行業不屬于要由國家控制的產業,因此,造紙行業進入行業整合第一階段已有比較明確的政策依據和良好的市場環境,這一階段的任務將在2至5年內完成;第二階段,國內企業間的并購重組及競爭力的明顯提高,將在5至10年內完成;第三階段,中國大企業與國際紙業巨頭間的整合,將在10至15年內完成。而第三階段完成之日,便是中國由紙業大國變成紙業強國之時。

專家簡介
丁洋
 
簡介:  1987年至今,在消費日報社工作,曾“轉戰”純編輯部門、新聞策劃部門以及編采合一的《消費日報.中國紙業》等部門,可以說,走過了新聞策劃、采訪以及編輯的新聞處理“流水線”的全過程。采寫的文章曾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轉播或被其它報刊轉裁,甚至被評為“中國產業報好新聞獎”或“消費日報好新聞獎”;負責編輯或策劃的版面也曾獲“中國產業報好編輯獎”或“消費日報好編輯獎”。 今年進入《中國紙業》專刊以來,采寫的一些涉及紙業的專業文章已經引起了行業的重視:文章不光頻頻見于新浪網、景華紙業網、中國紙業網等網站,而且被多年專業從事紙業報道的《中國包裝報》刊于顯著位置(包括頭版頭條);一些文章還成為一些公司的決策依據。 采寫了涉及紙業的《蜂窩紙“走紅”家電包裝》、《小心!進口廢紙左右紙業》、《環!包c亮”紙包裝》、《行業整合三步走 催生紙業強國》、《紙包裝演繹月餅“平民化”》、《寧夏紙業:原料革命牽動資本神經》、《國際紙業資本長三角“滾雪球”》、《蜂窩紙新技術借力孵化器“破殼”》、《營林:紙業資本的投資沖動》等文章。  
 
 
公司簡介 | 本站動態 | 服務條款 | 版權條例 | 免責條款 | 聯系方式 | 公司招聘 | 意見反饋
Copyright @ 2000-2004.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紙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